然則真的是「酒肉穿腸過」?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不留下一點痕跡」嗎?
「食肉」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 而「食齋」可能會更健康,
這兩點在過去已有很多的討論, 但有 一點是可以比較肯定的, 就是食「紅肉」, 會增加心臟病發率。
那些被界定為「紅肉」的, 包括牛、小牛(Veal)
、羊、山羊、及袋鼠肉等, 都含有豐富的蛋白
質、鐵質、鋅、碘、及多種人體必須的脂肪酸,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 是有必要食一點紅肉的, 只 是紅肉中的脂肪, 積聚在血管壁上, 或會引起健康的問題。
人體本身是會自行清除血管中的脂肪, 但最新的研究發現,
紅肉中有一種化學物質 L-carnitine ( L-肉鹼), 與腸道中的微生物及細菌起作用, 轉變成另一種物質
Trimethylamine N-oxide (三甲胺N氧化物),
影響自行清除血管脂肪的功能, 令脂肪積聚在血管壁上, 而引至心臟病及中風。雖 然現時還不清楚是那種微生物或細菌的作用, 但起碼知道,
食紅肉的人, 腸中的微生物及細菌都比「食齋」的人多。
然則食「瘦」的「紅肉」又如何呢?
近十多年來, 有主張食「瘦」的「紅肉」,
如袋鼠肉、駱駝肉等, 特別是在澳洲, 大量的野生袋 鼠及駱駝(袋鼠是澳洲的特產動物, 澳洲亦有全世界最多的野生駱駝), 牠們破壞自然環境, 已達 到成災的地步, 政府要有系統地獵殺牠們, 亦曾建議食牠們的肉, 因為是野生動物, 整天跑來跳
去的, 所以牠們的肉, 脂肪含量很低, 應是「健康」的紅肉。個人嚐過兩種的肉, 因為很「瘦」, 所以很「韌」, 沒甚麼特別的鮮味, 並不如想象中的「食野味」。
但是, 在最近的另一項研究中發現,
袋鼠肉的脂肪含量雖然很低, 但其中所含的 L-肉鹼, 比其他 同等重量的肉為高, 因而可能未必是一種健康的肉食選擇呢。但專家認為,
不需要完全不食紅 肉, 建議每星期不超過250克, 即半磅左右, 在吸收其中營養的好處,
與L-肉鹼的「壞處」, 之間
取個平衡。
酒肉並非就此穿腸過, 可能留下「手尾」多籮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