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三)

記得以前有個名詞, 稱香港一些「旺區」的大街為「公乸街」, 就是同一段街道, 「兩邊馬路」的興旺程度及人流, 卻有明顯的不同。旺角與油麻地的一整段彌敦道, 就是個好例子。二、三十年前的彌敦道, 由太子道到窩打老道之間, 都是在雙數號, 即銀行中心那邊人流比較多; 但過了窩打老道之後, 一直到佐頓道, 則輪到是「對面馬路」的世界。不過, 現今整條的彌敦道, 不分日夜, 任何時候都是人山人海的了。

話又說回來, 在「南華戲院」的那段砵蘭街, 當年還有另一間專門放映首輪西片的戲院, 是「文華戲院」, 也是一間比較小的戲院, 應該是建成於六十年代後期, 位置約是在現時的朗豪坊的對面, 旺角地鐵站出口處

由「南華戲院」外的豉油街, 橫過彌敦道, 就是早前提到過的, 現時的荷李活中心, 前身是荷李活戲院。行多兩步的西洋菜街處, 是「百樂門戲院」, 亦是一間「迷你戲院」, 相信是建於五十年代, 在六、七十年代時, 已是顯得相當殘舊。所放映的電影十分「雜」, 由二輪港產粵語片, 到「粵語殘片」及「英語殘片」, 一應俱全。不過, 其「早場」及「公餘場」甚受歡迎, 勝在票價平, 所以經常一票難求。在七十年代後期拆卸, 改建為「中僑國貨公司」大厦。1996年, 「中僑國貨公司」結束後, 再改建為現時的「星際城市」。旁邊向彌敦道處, 以前是五層樓高的「瓊華茶樓」, 亦早就改建為現時的「瓊華中心」。

豉油街經過「女人街」之後, 面對「花園街公園」處的, 曾經是一間「新」的戲院, 建於七十年代後期的「金聲戲院」; 雖然頗新, 但無耐地皮有價, 亦已改建為住宅大厦, 及現時的「新寶戲院」。

過了豉油街之後, 亦是離開了旺角最旺的地方, 下一間戲院, 就是窩打老道的「油麻地戲院」, 據說是建於三十年代, 所以現時看來, 外觀還是「古色古香」。當年因為戲院不多, 想信也曾風光過一時。不過, 由於在二戰後, 在油尖旺一帶, 陸續有多間大型戲院建成, 細小的「油麻地戲院」, 只放映港產粵語片。到了六、七十年代時, 已顯得很殘舊, 更只放映二、三輪的本地粵語片。到了八十年代, 甚至是「色情片專門店」。在1998年結業之後, 「外殼」一直保留, 在政府的「活化」計劃之下, 變身成為傳統曲藝表演中心, 成為本地戲院與傳統表演藝術的「活化石」。

另篇再績。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二)

從「新華戲院」走回彌敦道, 在與亞皆老街交界的對角處, 以前是「百老匯戲院」, 在四十年代二戰結束後建成, 是旺角區的首間戲院, 專門放映首輪西片, 開幕時所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名為「萬光拱照百老匯」(影片的原本英文名字不詳)。在該戲院的後面, 與彌敦道平行的後巷, 以前是政府庫房, 全九龍區的住戶,  每三個月都要到那處排隊交水費。但是, 該戲院卻也是旺角區眾多戲院中, 最先被拆卸的, 在1966年, 改建成為現時的匯豐銀行九龍總行。

亞皆老街的下一條街, 是乃路臣街, 在現時的「女人街」與洗衣街之間處, 有一間當年的「迷你戲院」, 是為「域多利戲院」, 約在五十年代初期開幕, 到六十年代時, 已顯得比較舊, 而且因為「迷你」, 所以通常只放映二輪西片而已, 但其「早場」及「工餘場」均極受歡迎, 以當年的「幾毫子」的價錢, 可以睇到一套二輪西片, 比起首輪正場的「兩個半」前座, 「真係好抵」。記得當年有不少「師奶、阿嬸」, 把它叫作「城多利戲院」。

乃路臣街的下一條街, 是山東街, 與彌敦道交界處, 曾經是另外一間當年的「迷你戲院」, 在各方面都與「域多利戲院」很相似, 是為「麗斯戲院」。兩者都在五十年代初期建成, 但「麗斯戲院」「執」得比較好, 而且位處彌敦道, 所以除了二輪西片外, 亦經常放映首輪西片, 是戲迷們在「麗聲」及「聲」等爆棚後的後備選擇。現時已改建為「麗斯大厦」。

過了山東街之後, 就是更熱鬧的豉油街。在與砵蘭街的交界處, 曾經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三大戲院「南華戲院」, 建成於1966年初, 是屬於「珠普院線」, 專門放映「長鳳新」所制作及發行的電影。除了地面上是戲院之外, 地面下還有兩層地庫商場。在開幕不久, 就發生了在彌敦道的「中僑國貨公司」大火事件, 在某個晚上營業時間之後, 據說是因為電路問題, 導致火警, 八個舖位、三層樓, 全燒「通頂」。因為救火, 封了往尖沙咀方向的半條彌敦道, 令至翌日早上返工返學的交通大受影響。在重新裝修期間, 「中僑國貨公司」就遷往「南華戲院」的地庫商場暫時營業。在該地庫商場中, 有上落的自動手扶電梯, 在當年來說, 已是相當先進的了, 對當時的小孩子來說, 是新鮮事物, 因而亦變成是小孩子們的「遊樂場」, 經常有小孩子在電梯跑上跑落, 甚至逆行上落 。「南華戲院」後來改建為現時的「新興大厦」。

另篇再續。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一)

前篇提到, 旺角的荷李活中心前身是荷李活戲院。

以前香港的建築物條例, 限制戲院之頂上, 不可以有建築物。在八十年代初開始, 香港的經濟 急促發展, 市區旺地的地皮有價, 佔地多而不容有上層建築戲院, 陸續被收購, 地皮改建為高樓 大厦。除了現時的荷李活中心以前是荷李活戲院之外, 在彌敦道沿途, 以前曾經有過接近二十 間戲院。

從旺角的太子道開始, 沿著彌敦道往尖沙咀方向走, 最先的是「東樂戲院」, 是真正的「戲院」, 因為設有舞台, 可作表演之用。在七十年後期改建為現時的模樣, 下面的幾層商場, 前身屬於 「大大百貨公司」, 老闆是六十年代的一位青春偶像的丈夫。該公司令人印像最深刻的經營手法, 是「逢星期五、六、日, VISA咭俾錢有八折」。後來「大大百貨公司」, 改建為現時的 「聯合廣場」。

在「東樂戲院」隔著水渠道的對面, 是「麗聲戲院」, 專門放映首輪西片。在七十年代初期, 在其旁邊的水渠道, 又興建了「凱聲戲院」, 既放映首輪西片, 亦放映首輪港產片。兩間首輪戲院共處一地, 「梗有一片啱你睇」, 令至旁邊的西洋菜街及弼街, 終日人山人海, 街邊小販雲集、特別是售賣傳統小食的, 如豬皮、魚蛋、牛雜、煎釀三寶、臭豆腐、碗仔趐、雞蛋仔、 煨魷魚等, 簡直就是一條「食街」。在每天下班的時間, 混合看「五點半」及「七點半」的人群, 真正十分「大場面」。當警察或當時的「小販管理隊」一到時, 各小販均「快閃」, 只剩下街上一大群「食客」, 各自手上拿著碗碗碟碟在進食, 實屬奇觀!這「兩聲」戲院, 在九十年代 初期, 一起改建為現時的「始創中心」, 再加上政府即極管制街邊熟食小販, 令「食街」此情不 再。

在「兩聲」戲院隔著彌敦道的對面,  在荔枝角道與彌敦道夾角的地方, 是「大世界戲院」, 是一間比較小型的戲院, 放映首輪港產粵語片, 與「金陵」、「國民」、「好世界」等是屬同 一 院線。後來改建現時的「嘉業大厦」。

從「兩聲」戲院再往南走, 經過旺角道之後, 就是亞皆老街。在亞皆老街與西洋菜街交界的地 方, 在八十年代之前是「新華戲院」, 是一間相當「舊」的戲院, 在八十年代拆卸之前, 好像完 全沒有裝修過一樣, 所有座位都是木板櫈, 所以通常都只是放映二輪西片、或「經典」西片而 已。在拆卸之後, 改建為「華僑商業中心」, 下面的幾層是「中國國貨公司」; 「中國國貨公 司」結業之後, 轉為「華潤」, 但只是維持了很短時間之後就結束; 之後就變成現時的商場了。

另篇再續。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從荷李活中心說起

應約到九龍旺角荷李活中心的一間茶樓「飲茶」。

記得四、五十年前上茶樓, 是嘆「一盅兩件」; 所謂「一盅」, 是「一盅茶」, 而「兩件」, 則是 兩籠點心。當年的點心,並不如今天的那般多花款, 不外只是蝦餃、燒賣、乂燒飽、大飽、糯 米雞等, 而所有點心都是劃 一的一個價錢。不過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開始, 香港的經濟顯著起飛, 上茶樓「飲茶」, 已變成是 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連帶日常打招呼, 都由「食咗飯未」變 成「飲咗茶未」, 點心的品種, 也大量增加。曾經見過有大集團茶樓的廣告, 號稱有九十種點心, 由傳統的 蝦餃、燒賣, 到魚翅灌湯餃, 用料的成本相差很大, 價錢就當然不可能再劃一, 於是就 分級, 最多見過的, 共分為七 級: 小、中、大、超、特、優、頂。不過, 事物的發展總是循環重 覆的, 近年來, 點心的級別減 少了, 而且在早茶及下午茶時段中, 更是「一視同仁」, 在價錢上 「無分彼此」。

在與茶樓點心發展的同一時段中, 有另一樣「商品」的價錢的發展, 剛好是相反方向的, 便是戲 院的票價了。在五、六、七十年代時, 香港戲院的數目, 可能多過中、小學校, 「梗有一間係 左近」。當時的座位分級, 分為前座、中座、後座, 如有「樓上」的, 則不是分為「座」, 而是 劃為「超等」與「特等」。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戲院, 新蒲崗的「麗宮」戲院, 有三千多個 座位, 比第二位的, 在灣仔天樂里的「南洋」戲院, 足足大多一倍。「麗宮」戲院的座位 , 除了以上的五種之外, 樓上還有「優等」。不知道後來點心的等級名稱, 是否借鑒於此。

當年能夠「容納」這麼多的大型戲院, 主要是因為娛樂媒體少, 雖然在1967年之後開始有免費 電視, 但不少家庭都未有能力購買價錢昂貴的電視機, 亦有大量住在「徙置區七層大厦」、或 舊式唐樓中的「板間房」(現時的新名詞為「劏房」) 、甚至那些「一家八口一張牀」, 因為居 住環境極狹小, 而放不下一架電視機, 所以主要娛樂, 除了收音機聽電台之外, 就是「行街睇 戲」了。每當掛起風球、全香港一切停頓時, 所有戲院, 則場場爆滿, 一票難求, 各人躲進戲院 裡, 既安全, 又有娛樂。

話又要說回來, 現時在旺角的荷李活中心, 前身是荷李活戲院, 屬於當年的邵氏院線, 專放映邵 氏出品的首輪國語片。其實當年的一條彌敦道, 由旺角太子道至油麻地佐敦道之間, 曾經有過 十多間戲院的。

另篇再續。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賊仔: 唔該GPS與手機

一連寫了兩篇有關GPS及智能手機的潛在危險性, 回想起曾經收過朋友轉來的一封電郵, 是有 關外國的「賊仔」, 如何利用GPS及智能手機主人的資料來「做世界」, 雖然GPS與一般香港 的市民關係不大, 但「舉一反三」, 相信亦有多少參考價值。

在外國, 人口密度低, 大部份市民的居所都是平房, 而且家家戶戶都起碼有一架私家車, 作為日 常的基本交通工具。現時GPS的價錢, 只是十年前的10%都不到, 亦已差不多是每架車上的基 本設備了。通常用GPS的人, 都會預先設定幾個常到的地方, 以方便以後引路, 例如, “Home” “Office”, “Shopping Centre” 等。如果那個GPS落在「賊仔」手上, 只會「認屋唔認人」, 照樣 忠實地、準確無誤地, 引導「賊仔」去到“Home” 。這種情況, 絕大部份都是發生在有球賽進行 的時間。人們都是駕車去看球賽, 把車泊在球場旁邊的停車場裡, GPS仍然裝在擋風玻璃上, 任何經過的人, 都可一眼看到, 有心去「搵食」的「賊仔」, 更加不會錯過。等到球賽開始後, 停車場裡「鬼影都冇隻」時, 「賊仔」就撬開車門、攞走GPS為他們帶路到車主家去。他們很清楚知道球賽會在甚麼時候結束, 因此他們會有足夠的時間, 從車主家中偷走所有值錢的東西。 一些極端的例子是, 看來「賊仔」是一早預備好貨車及足夠的「伙記」, 將屋中物件全部搬走!

這個「故事」教訓GPS使用者, 不要將”Home” 設定為自己的準確地址, 只需設定為附近的某些 公共地標, 如銀行、郵局等就已足夠, 到了那兒, 就應該懂得如何繼續回家吧。

有關智能手機部份, 相信與一般香港的市民, 就會有切身關係了。現今的智能手機, 更似三十年 前的第一代「大哥大」, 是全天候「揸」在手中的。一則智能手機有價, 「賊仔」想盡辦法又 偷又搶;二則在飲茶、食飯、買餸、「血拼」時, 無可避免地要將手機暫時放下, 之後種種原 因導至忘記拿回;還有更多數不清、人想也想不到的理由, 令至手機落在「賊仔」手中。

「故事」中的女士, 遺失了手袋, 當然就包括信用咭、提款咭等都全落在「賊仔」手中。當她 找到電話聯絡上她的丈夫時, 他說剛在十分鐘前, 收到從她的手機發來的SMS, 問她的銀行提款 咭的密碼是甚麼, 他照回覆了。當他們趕到銀行報失時, 她的存款已被提一空。

這個「故事」教訓手機使用者, 除了小心手機被偷、被搶、及遺失之外, 紀錄電話號碼在手機 中時, 最好盡量避免使用顯示與該等人的關係的字眼。如上述的女士,「賊仔」憑甚麼知道她 丈夫的電話號碼? 還有一點, 如收到任何人、即使是熟悉的人、甚至是親人所發來的SMS, 要 你帶著甚麼到某某地方等, 最好是先打電話核實, 因為該SMS的發送者, 可能是「賊仔」呢!

「舉一反三」, 小心駛得萬年船。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Geotagging, 可能十分危險

前篇提到, 智能手機及附有GPS的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相片, 都「附送」有關相片性質的詳細資 料, 如是者, 只要根據那些資料, 就可以知道相片中的目標物, 在地球上的準確位置了。但是, 為 何智能手機及有GPS的數碼相機, 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呢?

答案很簡單, 就是利用最古老、最基本的大地測量方法, Triangulation (「三角測量法」) 其 原理就是: 在平面上三個固定的點, 構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三角形, 如知道任何一點與該三定點 之間的距離, 該點的位置亦會是獨一無二了。

GPS 就是接收在 20,000 公里高空上的同步衛星的資料, 只要能夠同時接收到任何三個衛星所 發送的資料, GPS 內的微型電腦就能夠準確地計算出自身所處在地球上的「經緯度」, 然後再 同數碼地圖的資料配對, 就可繪畫出週圍的街道地圖了。

如果智能手機都用這個方法, 就要不斷接收及處理衛星資料, 既昂貴而又效率低。但卻有一個 更有效率、而又「平靚正」的方法, 就是利用智能手機賴以「生存」的轉駁站的地理位置, 用 「三角測量法」, 亦一樣能準確計算出自身所處的位置, 如是者, 則「慳水慳力」得多。

還有, 如果大家有將智能手機所影的相上載到社交網站, 都會注意到有標示相片所攝於的地點, 如 「朗豪坊」、「天星碼頭」等, 那些都是智能手機的轉駁站、或是Wifi HotSpot 的位置。總 然之, 只要那智能手機能上網、能與外界溝通, 所上載的相, 就連EXIF裡面的準確地理位置的資 料, 無可避免的讓其他人知道。

話說在2007, 一批新型的 AH-64 Apache (阿柏奇) 武裝直升機, 剛運到伊拉克的一個美軍基 地, 在該處的美軍十分興奮, 就用智能手機在該批直升機前影相, 並上載上網。在伊拉克的反美 游擊隊, 就憑那些相片的EXIF中的資料, 確定那批直升機的準確位置而發動襲擊, 只是用普通的迫擊炮, 就摧毀了四架直升機, 共值超過一億美圓。

另外在世界各地, 有些「名人」, 就是因為上載智能手機所影的相, 與他們的「粉絲」分享, 不 自知地暴露了他們的家的準確位置、及出席活動、甚至渡假、吃飯等地方的位置, 不但引來 「狗仔隊」, 而且更被「有心人」追蹤他們的行踪, 當發現他們遠離自己的住所時, 就是賊仔的 最佳「落手」時間了。亦有些人, 把家中的名畫、古董等相片上載上網, 亦因而引來「高科 技」賊仔的光顧。所以, 不能不知 Geotagging 的重要性及其危險性。

不過, 雖然該等資料可能是如此「毒」, 但是有「解藥」的, 在網上有不少Metadata Removal Tool 的軟件可供下載, 均聲稱可以清除隨相「附送」的EXIF 中的 Metadata, 用家可以用來先 為相片「消毒」, 才再上載上網。

昨天從網上看到, Fb發展了一個App, 智能手機用戶下載之後, 以後用戶以手機所影的相, 將會 自動上載到用戶的Fb戶口, 暫存在一個用戶的私人Folder, 之後用戶才選擇 Publish 那張相 片。這裡最大的問題, 就是那個暫存的私人Folder, 不是在手機中, 更不是在用戶的私人電腦中, 而是在 Cloud(雲端), 亦即是貯存在FbData Centre(資料中心), 間接變成由Fb所擁有, 並一 併擁有用戶隨相片所「附送」的私隱呢。

危險!

危險!!

危險!!!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智能手機與Geotagging


聖誕假期快到, 很多朋友都在準備出外旅行。

旅行途上, 不能少的就是「影相」了。相信現時99.9%的人, 所影的都是數碼相。約在十年前, 數碼相機初流行時, 就已經意味著是傳統「菲林」相機的「末日」。前者比後者最大的好處, 就是「亁手淨腳」, 無需再花錢、「任影唔嬲」。不過, 在四、五年前「智能手機」 出現之後, 數碼相機的銷售量逐年下跌, 原因是智能手機都有影相的功能, 甚至可以攝錄視頻, 雖然沒有如 數碼相機的多倍Zoom, 但起碼一定可以「有公仔睇」, 而且更可以即時上載到社交網站, 與網 上朋友分享。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 就是方便, 反正手機都是一定隨身帶的, 用來影相, 可 少帶 一部相機呢。但是, 各位有沒有考慮過, 這些「相片」內, 除了影像之外, 還隨相「附送」 了些 甚麼資料呢?

以智能手機所影的相片, 當然是以數碼格式儲存, 一般都是 JPEG/EXIF 格式。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姑且譯作「攝影專家聯合小組」) 的縮寫, EXIF 則是 Exchangeable Image File (姑且譯作「可轉換影像檔案」) 的縮寫, 是在1996, Japan Electronic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JEIDA (姑且譯作「日本電子工業發展協會」) 所制定的。

JPEG是有關相片的 Compression rate (「壓縮度」), 「壓縮度」越小, 所能顯示的影像更清 晰, 但由於因而需要更 多的數碼資料, 檔案的容量就自然大了; 相反, 「壓縮度」越大, 檔案的 容量就小了, 但卻因而犧 牲了影像的清晰度了。而EXIF, 則是儲存該張相片的 Metadata (數碼 資料) 的。單就從 JPEG/EXIF 這個組合, 就可以知道, 一張數碼相片, 除了影像之外, 還隨相 「附送」其他資料的。問題是, 那些資料是有關甚麼的呢?

一般智能手機及電腦使用者, 都只會看到相片檔案後面的 “.JPEG” 而已, 至於EXIF 的內容, 在 智能手機的螢光幕上, 是不會顯示出來的, 那些都是全部有關相片的性質, 包括: 相機牌子、型 號、相片的解像度、像素(Pixel) 多少、攝影的日期及時間、所用的光圈及快門、光圈先決或 是快門先決、鏡頭焦距、是否使用閃光燈第。用一般的數碼相機所影的相, EXIF 的內容都會 是如上述的一樣。但是如用智能手機所影的, 則更附加有 Geotagging data (地理標記) 的資料, 包括: 攝影時所處位置在地球上的「經緯度」、「海拔」高度、鏡頭的方向、鏡頭的傾斜角 度、及所攝目標物與鏡頭的距離等。

這兩年來, 開始有些數碼相機附加了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統」) 的 裝置, 而智能手機, 則一開始就已附加了 GPS 的晶片。就以上述的數據資料, 就可以極精確計 算出影相時, 那部相機或手機, 及所影的目標物(如一座建築物、甚至一架車), 在地球上的準確 位置了。在EXIF檔案內的資料, 是要使用特別的軟件才可查看。但從 Microsoft Window 7 開始, 可以在相片上 Right-click, 打開 menu, Properties 中的Details , 就可以看到, 而且還 可以更改的。所以那些資料其實只可作參考之用而已。但在未被更改之前的「原汁原味」資 料, 可能會是十分寶貴的, 亦可能十分危險。

另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