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一年最熱在「夏至」?


今年「夏至」的前後, 連續的差不多十天, 天氣都是晴朗和高溫, 氣溫持續徘徊在3334, 有「熱到溶」的感覺。

每年在「夏至」的那天, 太陽去到最北, 直照北回歸線, 之後就會掉頭向南移, 那天是北半球受來自太陽的光和熱最多的一天, 日照時間最長, 熱量也最多。大家都會以為, 那天應該是北半球在一年之中最熱的一天, 但對香港而言, 那又未必。

香港的地理位置約在北緯22.4, 與北回歸線的23.5, 相差大約1, 實際上太陽會在「夏至」的前4天或後4, 617日或625, 直照香港, 那兩天才有可能是香港最熱的一天。這只是理論上而言, 影響每天的天氣和氣溫的因素很多, 香港只是彈丸之地, 會直接受到週邊地區的天氣狀況影響, 太陽是否直照, 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在較廣義的氣候方面, 一個地區最熱的時間, 取決於當地對太陽的熱能的「收支平衡」。白天時, 太陽照射地球表面, 不論陸地、湖泊、或海洋, 都會吸收來自在太陽的熱量, 並儲存起來, 到了晚上, 空氣中的溫度較低, 又會反過來釋放出熱量到空中去。

從春天開始, 這個「收支」一直都保持「正面」, 有「盈餘」的熱量都被儲存起來, 加上來自太陽的熱量一直增加, 令在春季時的天氣漸暖、夏季時的天氣漸熱。「夏至」那天是「收入」最高的一天, 可是「支出」還是比較低, 在熱量上仍然「有賺」, 特別是海洋和湖泊, 比陸地「慢熱」, 較遲才達到熱能的「收支平衡」。

香港位處臨海地帶, 外面是西太平洋和南中國海, 過了「夏至」之後, 在太陽南移的途中, 仍會受到直照, 儲存起來的熱量繼續增加。這個現像, 由「小暑」與「大暑」之間開始, 即是每年的七月中旬, 持續到「立秋」與「處暑」之間, 亦即是每年的八月中旬, 之後對太陽的熱能, 就「轉盈為虧」了。在每年那段時間的三、四十天中, 才是香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間, 特別在「立秋」之後, 所以有所謂「小暑大暑, 有米懶煮」, 「秋老虎, 咬死人」, 和「熱在三伏」。

至於「熱在三伏」中的「三伏」, 正是指上述提到的三、四十天, 分別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是傳統農曆的一部份, 比較適用於中原地帶, 香港位處臨海的南方, 「熱在末伏」會是更適合。

今天是625, 預測最高氣溫為33, 之後的一個星期, 最高氣溫則會逐漸下降到29, 真是這麼「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