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有趣的小插曲,
就是教小孩子如何稱呼長輩了, 雖然上次見面時已經教過, 但小孩子不會記得, 而老實說, 現時不少中年人, 自己都搞不清楚後輩與自己的關係, 更不知該如何稱呼才對。自己家族兄弟姐妹之間的還可以(也聽過有不少人亦搞錯的),
引伸到表親的, 就更「亂龍」了。莫非真的如廣東話有云: 一代姑、二代表、三代咀藐藐?
其實很簡單,
在自己家族兄弟姐妹之間的, 跟自己同一姓氏的後輩, 就是自己的「姪」, 不跟自己同一姓氏的, 就是「甥」。姐妹因為嫁了「外姓」人, 所以姐妹們的孩子是兄弟們的「外甥」,
而姐妹們之間的孩子, 本身亦不同姓氏, 是為「姨甥」。
後輩對長輩的稱呼,
略為複雜一點: 爸爸的哥哥是「伯」, 他的太太是「伯娘」; 爸爸的弟弟是「叔」, 他的太太是「嬸」; 爸爸的姐姐是「姑媽」, 妹妹是「姑姐」, 她們的丈夫都是「姑丈」。媽媽的哥哥和弟弟都是「舅父」, 他們的太太是「舅母」; 媽媽的姐姐是「姨媽」,
妹妹是「姨」, 她們的丈夫都是「姨丈」。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稱謂,
很容易就「舉一反三」。向上引伸到長輩的長輩十分簡單: 爸爸媽媽的「伯」及「叔」是「伯公」及「叔公」, 他們的太太是「伯婆」及「叔婆」; 爸爸媽媽的「姑媽」和「姑姐」都是「姑婆」,
她們的丈夫都是「丈公」; 爸爸媽媽的「舅父」是「舅公」, 他們的太太是「舅婆」; 爸爸媽媽的「姨媽」和「姨」,
都是「姨婆」, 她們的丈夫都是「丈公」。
表親的稱謂更容易,
視乎是爸爸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就是「表伯、表叔、表姑媽、表姑姐」了, 他們的太太, 就如「伯、叔、姑媽、姑姐」的一樣, 只不過在前面加上個「表」而已。如此類推,
媽媽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亦一樣, 是「表舅、表姨媽、表姨」和「表舅母、表姨丈」了。
有些人認為這還是太複雜,
不如就效法西方的Uncle 、Auntie、nephew、niece算了, 個人對此不敢苟同。但時到今天, 一般家庭的孩子, 都是「一個起、兩個止」, 將來的親戚數目,
多極有限, 複雜程度大減。在現時中國大陸的一孩政策之下, 三代之後, 就再沒有「親戚」了, 「親戚」及以上的各個稱謂, 將可能只是個歷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