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
全港三大銀行相繼安裝了「自動櫃員機」之後, 很多有實力的外資銀行,
如美國萬國 寶通、美國大通、柏克萊等, 都跟著安裝自己的「自動櫃員機」。「自動櫃員機」確實可省卻
市民不少排隊提款、轉賬到支票戶口的時間, 亦可查詢戶口結餘, 而無須一定要「打簿」才可確認 「過數」, 因而就漸變成銀行「搶」存戶不可或缺的條件。
1982年5月中, 「地鐵」荃灣線全線通車,
由荃灣不用轉車可以直到中環, 乘客方便了不少。因 為增加了地鐵站的數目,
亦間接為匯豐銀及恒生兩銀行的網絡增加實力。同時, 為了「搶」客,
匯豐銀行打破以往的慣例, 開設分行不再一定要起碼三、五千呎以上的鋪位,
而在港九各地大 量開設「迷你分行」, 尤其是在旺區旺地, 不管面積大小, 一定安裝有一部「自動櫃員機」。在 最「鼎盛」的時期, 匯豐銀行在全港有接近三百間分行, 就是在九龍的上海街, 由荔枝角道到窩 打老道的一段, 大大話話曾一度同時存在過十間以上的「迷你分行」,
令到其屬下的「自動櫃 員機」, 「梗有一部係左近」。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 實力較弱的本地華資銀行,
很難各自顧各的單打獨鬥。就在1982年,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現在是中銀香港) 、東亞銀行、浙江第一銀行(已併入現時的永亨銀行)
、上海商業銀行、及永隆銀行等五間銀行, 成立了「銀通」,
全名是「銀聯通寶有限公司」, 英文是 “Joint
Electronic Teller Service Limited”, 簡寫為 “JETCO” , 「望文生義」,
是「團結起來」的 「自動櫃員機」服務系統, 是匯豐與恒生之外的第二個「自動櫃員機」網絡。
「銀通」成員銀行所發給客戶的提款咭, 就叫做「銀通咭」,
英文是“JETCO Card” ,
是塑膠咭, 全張底面皆是以白色為主, 正面的上半部是棗紅色、下半部是青金色, 中間留有約6毫米(mm) 寬的白色,
最右邊是JETCO第一代的標誌。上、下兩半部的有顏色的地方, 均從左上角以60度 向右下方「切」去左下角, 形成兩個倒梯形。上面棗紅色的倒梯形裡, 是各家發咭銀行各自的 標誌及名稱,
下面青金色的倒梯形裡, 以同色的凸字印有持咭 人的戶口號碼、英文名字、及有 效日期,
在咭的右下角, 是咭的「序號」。咭的背面以棗紅色中、英文字, 印有如使用條款、 「如拾得者, 請送回該銀行任何一間分行」等字句。
1983年7月, 發生了香港在政治及經濟上的「大件事」,
竟為「銀通」帶來「危」後之機。
我保存有第一代的「銀通咭」。
另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