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12及13日, 是第二階段的香港回歸的中英談判,
會後的新聞公報形容結果是「有益 有建設性」。不過,雙方在初期的會議中,對主權及治權方面有很大分岐。1983年9月22及23日的第四輪會談後, 結果未能是「有益有建設性」。消息傳到香港, 導致港幣暴瀉, 9月24日, 最 低曾一度跌至一美元兌港幣「九個六」, 人人都擔心自己份「身家」會大「縮水」, 「揸」實 物實際過「揸」現金, 全港突然掀起一陣搶購日用品潮, 雜貨鋪、超市、及各大百 貨公司裡均 人山人海,
市民見「嘢」就「搨」。據之後傳說有位「阿婆」, 因手腳唔夠其他人快,
最終只能 「搶」到48支生抽而已!
在搶購日用品潮的同時, 全港的十三間中資銀行出現擠提潮,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資拯救十三 間中資銀行, 並藉該機會, 成立了港澳中銀集團, 所有香港及澳門的中資銀行, 均成為集團的成 員; 由於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是 JETCO 的創立成員, 其他中資銀行就順理成章的成為 JETCO 的 成員, 令 JETCO 迅速成為匯豐與恒生聯網之外的另一個大型「自動櫃員機」聯網。「跟紅頂
白」, 無可厚非, 特別是在商言商。隨著JETCO逐漸擴大, 渣打銀行亦以其「渣打咭」網絡加 入。各成員銀行的的客戶, 只要持有「銀通咭」, 就可以在全港使用任何一部JETCO「自動櫃 員機」, 方便程度大增。之後, 其他本地華資銀行、甚至外資銀行, 亦陸續相繼加入。到現時, 除了匯豐及恒生兩間銀行之外, 全香港及澳門的所有其他「自動櫃員機」, 都是JETCO 的網絡 成員。現時全港有JETCO「自動櫃員機」1,700多部, 與匯豐及恒生的數目相約。
到了八十年代中以後, 使用信用咭已不再是「大豪客」的特權,
特別是VISA咭, 很多銀行都有發
行VISA咭, 更把它與客戶的銀行戶口連結起來,
變成除了可作簽賬之外, 還可以好像提款咭一樣 操作「自動櫃員機」,
成為「一咭多能」。漸漸, 各銀行原本自我品牌的提款咭, 都被信用咭所 代替了。最先的, 當然是渣打銀行加入JETCO時而失去「渣打咭」。現時, 就是連匯豐銀行, 也 不再用 ETC 「易通財」的名稱了, 而稱其「自動櫃員機」為「理財易」(EasiBanking) 。
我現時仍保存有以我個人名下的匯豐日夜提款咭、渣打日夜提款咭、渣打咭、恒生咭、ETC、及銀通咭等各咭,
不知是否已成「絕響」。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