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四)

從窩打老道繼續向南走, 到了現時的眾坊街, 在與彌敦道交界處, 有一間天后廟, 廟前是一片空地, 有一排老榕樹, 所以該片空地被稱為「榕樹頭」, 到了晚上, 就變身成為「平民夜總會」, 是附近街坊、及其他人仕「聚腳」的地方。後來政府在該處修建馬路, 取名英文為“Public Square Street”, 原意為「公眾廣場」, 不過, 當時的政府華人「師爺」, 天才地將之譯作「公眾四方街」。在七十年代後期, 才被「正名」為現時的「眾坊街」。

在眾坊街與廣東道交界處, 現時的油麻地賽馬會診所, 前身是「光明戲院」, 是在二戰後建成的, 以當時的標準來說, 算是一間「頗具規模」的戲院了。處身於「榕樹頭」的旁邊, 佔盡地利優勢, 所放映的電影, 以首、二輪的粵語片為主。在七十年代時被拆卸及改建成現狀。

眾坊街之後, 下一條是甘肅街, 與廟街的交界處, 是一間與「油麻地戲院」十分相似的戲院, 建成時期相近、規模相約、定位相似, 是為「廣智戲院」。在二戰之後, 戲院的週圍變成露天「街市」, 入場的觀眾都非常「平民大眾化」, 一個成年人買一張「飛」, 可甚至帶三名小童入場。小童們從不用中途去厠所, 不論大與小, 全部都「就地解決」, 特別是在假期、晚上所放映的場次, 整間戲院, 「流潦浩縱橫」, 「踎低算啦, 衰仔/女」之聲, 此起彼落。同戲院唔同命, 「廣智戲院」不但未能如「油麻地戲院」般「得享天年」、甚至「轉世再生」, 早在六十代後期, 就被拆卸, 改變成住宅大厦了。

甘肅街走出彌敦道, 是一間與「廣智戲院」差不多同時存在的戲院, 「平安戲院」是也。以三十年代當時的標準來看, 「平安戲院」算是一間「大型」戲院, 專門放映西片, 因其是位於彌敦道上, 地理位置優越, 當年曾「紅極一時」。不過, 萬事都總有兩面, 在二戰後, 甘肅街至佐頓道一帶發展迅速, 大型地皮需求殷切; 還有的是, 到了五十後期, 「平安戲院」所處的位置, 已變成是在該旺區的邊緣, 以前的地理位置優越性盡失, 所以亦是該區最早被拆卸的戲院, 改建成為現時已是樓齡六十有多的「平安大厦」。「平安大厦」就有如尖沙咀的「重慶大厦」一樣, 是「商、住」兩用大厦, 裡面單位多、種類雜, 除了住宅之外, 商業用途的、寫字樓等, 一應俱全, 在最初期時, 甚至有一間夜總會, 「平安夜總會」是也。到現時, 雖已是六十多的「高齡」, 但外牆維修情況良好, 裡面仍有大量用作商業用途的單位, 包括眾多的小型「賓館」等。曾有位外國朋友準備來港渡假, 徵詢我有關入住「平安大厦」的小型賓館的意見, 我的答覆是「如仍有選擇, 應盡量避免」。

另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