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五)

「平安戲院」的對面馬路, 是「普慶戲院」, 設有舞台, 可供「做大戲」及各類綜合表演。「普慶戲院」位處於彌敦道與加士居道之間的「三角地」上, 在生意上一向都被認為是「旺地」。「普慶戲院」曾在此地段上, 經歷了四「代」的演變, 然後最終才在「千禧」年時, 讓位給社會發展的大勢。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已有第一代的「普慶戲院」, 後來經過重建, 而成為第二代。在五十年代中期, 再一次重建。到了1966年, 與香港有史以來的第四大戲院、在土瓜灣的「珠江戲院」、及旺角的「南華」(第三大戲院)、灣仔的「南洋」(第二大戲院)、觀塘的「銀都」、和西環的「高陞」等六間戲院, 組成為「珠普」院線, 專門放映「長鳳新」制作或發行的電影。到了1987年, 由於旺地的地皮有價, 又加上「迷你戲院」的潮流興起, 「普慶戲院」又再度重建, 變身成為現時的「逸東酒店」, 在地庫處為第四代的「普慶戲院」: 兩間「迷你戲院」、「普慶I」及「普慶II」。不過, 這兩間「迷你戲院」最終也在2000年中結業, 改作為商業用途, 完全結束了四代的「普慶」歷史。

從「普慶戲院」走過兩條街, 就是另一間「老牌」戲院, 「大華戲院」是也, 跟「普慶戲院」差不多, 「大華戲院」曾經經過「衍生」、「換代」、「變身」。「大華戲院」建於二十年代中期, 放映首輪西片, 亦有間中放映一些「經典」西片, 因位於該區最旺的一段彌敦道上, 所以經常滿座, 要買飛就要行快兩步。在七十年代後期, 在「大華戲院」西貢街的後面, 建成了「新大華戲院」, 變成兩間戲院「肩並肩、背對背」的在一起。「新大華戲院」比「大華戲院」年輕足足半個世紀, 所以無論在任何一方面, 都遠勝「前輩」, 但奇怪的是, 新開幕時的「新大華戲院」, 並沒有好好利用其「後發的優勢」, 卻與銅鑼灣那間「垂垂老矣」的「豪華戲院」, 組成「鹹片院線」, 而在前面彌敦道上的「大華戲院」, 也漸漸地走下坡。到了八十年代初期, 「新大華戲院」將放映「鹹片」的任務, 交給「前輩」, 而自己則「轉型」為放映一些「高檔」、「藝術成份」比較高的電影, 有心打造成為「九龍的碧麗宮」。無耐到了八十年代後期, 還是因為旺區的地皮有價, 兩間戲院雖非同年同月同日生, 卻是同年同月同日結束, 一整塊大地皮改建為酒店及商場。在新建成的商場內, 建有兩間「新」的「大華戲院」, 都是「迷你戲院」, 但是卻維持不到十年就結束, 將「大華戲院」的歷史劃上句號。

另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