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山洪爆發, 如何發生


網上傳來一個視頻: 一群人企圖在一瀑布頂部橫過一條河, 遇上山洪爆發, 在幾秒間, 河水由僅 及腳面, 暴漲至膝部深, 不到一分鐘, 再漲至齊腰深, 因水深無法看清河床上石頭的位置, 幾個 人被困在河水中, 隨著河水不斷上漲, 他們最終被沖跌而隨水沖下瀑布, 兩岸上的人欲救無從。

還記得聽說過, 在五十年代時, 九龍紅磡的一間小學的一班學生, 在老師帶領下, 到當年的馬料 水(即現時的中文大學附近) 旅行時, 天下暴雨, 眾人躲在一橋底下避雨, 遇著山洪爆發, 師生多 人罹難。事發處後來被稱為「猛鬼橋」, 之後經過多年的發展, 現已不留一點痕跡了。

在世界上, 每年均有無數的人, 因山洪爆發而罹難。為甚麼在山洪爆發時, 大量的水會突然而來 的呢?

這得先從河流、與山谷的集水區說起。

所有河流溪澗, 都一定有一個或以上相關的集水區。在下雨時, 雨水落在集水區內, 最終都會流 入河流溪澗而排走, 否則集水區內就會水浸。最簡單的模式, 是一個山谷的出口處, 是一條河。 大家可試試伸出一隻手, 手掌向上, 手指曲起, 像是托著一隻大湯碗的, 大家可想像手掌的範圍 內是一個山谷, 手腕處是山谷的出口, 手臂就是一條河, 那山谷就是河的集水區了, 而幾隻手指, 就是山谷內的山坑。在下雨時, 落在山谷內的水, 最先會流入各條山坑中, 向下匯集到山谷內, 然後最終流出山谷, 流入河去。

在剛開始下雨時, 落在近手腕處(即山谷的出口) 的水, 會馬上流入河中, 那只是極微量的水, 河 水的流量因而沒有甚麼變化。隨著時間過去, 落在手掌中部(即山谷中的平地上) 的水, 開始流入河中, 但因為流過的是比較平的地方, 水的流速不高, 水量亦不大。雨繼續的下, 在距離河口較遠的地方的水, 也漸漸流到河口處, 流入河中。但當落在集水區中距離河口最遠 (即中指的指 尖)處的水流到河口時, 所有落在集水區中的水, 都已匯集到河口處, 亦即是集水區中的水, 達到 最高流量的時候, 那時流入河中的水量, 會突然暴增, 出現山洪爆發的情形, 之後河水都會保持 那個高峰流量, 直到雨停後的若干時間, 才慢慢減退。

集水區中距離河口最遠處的水, 流到河口所需的時間, 在水文學及土木工程上, 稱為“Time of Concentration” (姑且譯作「集水時間」),  視乎集水區的面積大小、及山勢的情形而不同, 有些地方可短至10分鐘, 有些可能是一小時以上。在開始落雨後, 經過那段「集水時間」, 山洪爆發就會突然出現。同一道理, 停雨之後, 又要經過那段「集水時間」, 河水流量才會慢慢減退。

所以在遠足行山時, 最好是保持沿山勢的最高點走, 遇著落雨時, 更要如此。本人以前差不多走 遍香港的各條遠足路線, 但對於各石澗, 始終是保持敬而遠之, 遠足行山是為了鍛鍊身體, 絕對 無謂「攞命搏」。

在香港, 最明顯、最好的集水區例子, 就是沙田區: 三面環山, 中間由獅子山鐵路隧道出口處, 一 直到現時的秦石邨, 在七十年代前叫做「紅梅谷」, 谷中全是農田, 中間有一條河, 流到現時的 月明邨處入沙田海。以前因為是農田, 落雨時的雨水會滲入農田的泥土中, 需要由河道排走的 水量不大。在七十年代發展沙田, 整個「紅梅谷」的農田泥土地, 都被三合土地及柏油路面所 代替, 不能滲水, 雨水得被排走。所以沙田區的填海, 由月明邨、至第一城、再到馬鞍山、由瀝 源邨、至沙田馬場、再到科學園, 中間留了約三百米闊的人工河「城門河」, 目的就是為了排 走「紅梅谷」、及大片新填地的雨水, 否則沙田會變成「水田」了。

該視頻在以下的連結:


 

1 則留言:

  1. 謝謝先生的解釋, 但還是不太明白為何大量的水會突然湧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