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如何面對「長期痛症」?


「痛」是相當折磨人的, 但首先要明白,「痛」本身是一個對身體的健康及安全的正面訊號, 有 「痛」是表示身體某部份出現了問題, 用來引起我們的注意。例如, 手接觸到炙熱的表面, 產生 痛感, 我們就會縮手, 從而避免受炙傷。但長期不斷的痛楚, 卻是另一回事了。

所謂長期痛症, 是連續三個月以上的痛症, 很多是因為某種受傷、或手術所造成的損傷而引起 的痛, 有時即使是傷患處表面完全康復, 但仍不斷的感到痛楚。又有不少患者, 是因為某種健康 問題, 如癌症、風濕性關節炎等。但有些患者, 卻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就無法找出治療的方法。 被長期折磨的患者, 不斷到處求診, 希望可以有止痛的方法, 但所得到的, 都是同樣的訊息: 「這 是長期痛症, 沒有治療的方法, 因為痛是源於自己的腦中」。令患者十分氣餒。

我們的身體、神經系統和腦部, 有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 能夠在受損傷的部份, 重新「搭線」, 在一般的情況下, 當然是非常好, 但有時卻在修復過程中, 出現了「搭錯線」, 受傷的部份已經 完全復原, 但所「搭」的新「線路」, 還不斷的把「痛」的訊息傳給腦部。

有一個好消息是, 以現時醫學上的掃描技能, 已經可以獨立掃描腦部的各個部份, 找出負責處理 身體感覺的部份, 從而研究針對性的藥物、或其他治療的方法。研究的另一個方向, 是如果更 好地處理患者因受傷而造成的「痛」, 包括適當地使用合適的止痛藥, 減低發展成長期痛症的 機會。

現時可以幫助到長期痛症的患者, 是通過一套組合式的「訓練」, 幫助患者如何與痛楚「和平 共存」, 痛本身是解決不了的, 通過「訓練」, 讓患者對痛楚有新的認識, 從正面去看待痛楚, 解 除絕望的想法, 同時配合物理治療, 教導患者如何通過運動以增加肌肉力量、調整日常行動的 姿勢, 以減低引發痛楚的機會, 在過程中, 還可能會試用不同的止痛藥, 甚至教導「冥想」, 幫助 患者放鬆心情, 積極去面對痛楚。

從接受過「訓練」的患者的經驗所得, 他們一旦解除了心理上對痛楚的「包袱」, 心情輕鬆愉 快, 反而會減少痛楚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因受傷而導致痛楚的患者, 時常害怕再受 傷, 對行動諸多顧忌, 盡量減少活動, 反而引至肌肉萎縮, 活動能力更弱, 而更易再受傷。相反地 盡量保持活動, 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保持生活質素, 有助減低痛楚。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腰痛的「痛」與止痛藥




腰痛患者, 應盡量保持適當的活動, 會更有利復原, 但若是實在痛楚難當, 又該如何解決呢?

, 是最折磨人的症狀, 對有痛症的病人, 醫生一般都會處方止痛藥, 最常用的, 應該是 Paracetamol (「撲熱息痛」) 這種「百搭」止痛劑, 很多止痛成藥的主要成份。在過去接近一 百年的使用經驗中發現, 那是一 種很安全的止痛劑, 只要不服用過量, 基本上沒有甚麼不良副作 用。但近年來, 有很多痛症患者都反映, Paracetamol 似乎對解決他們的痛楚幫助不大, 醫護人 員也開始懷疑 Paracetamol 對止痛的實際效用。但藥劑師們卻有不同的意見, 他們認為, 絕大 部份的痛症患者, 都只是在痛不可當時, 才服用止痛藥, 但實際上, 即使是止痛藥, 亦必須要定時 定量地服食, 才可以達到最佳效果。

澳洲的一所醫學研究中心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 觀察了1600名腰痛患者對服用 Paracetamol的反應。他們把患者隨機分為三組, 然後發給他們止痛藥丸。第一組的患者, 可以 自由地決定在有需要時才服用, 第二組的患者, 需要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 定時定量地服食, 而 第三組的患者, 安排亦如第一組的一樣, 所不同的, 是他們所獲發給的藥丸, 是完全沒有藥物效 用的, 即俗稱 Placebo(安慰劑) 。他們亦要求每一名患者, 在觀察期間, 都要盡量保持活動, 不要 只顧臥床休息。

在整個觀察過程中, 他們都監察著各患者的痛的程度、活動能力、睡眠質素等數據。從觀察中 發現, 所有患者, 不論是如何安排服用止痛藥, 都在三星期後基本康復, 有一半的更在兩星期內 基本康復。他們對「康復」的定義, 是患者連續七天感覺痛的程度是「0」或「1(最痛的程度 是「10) 。在該項觀察中發現,  Paracetamol 對腰痛患者的康復沒有特別幫助, 對腰痛的止痛 作用亦甚微。

但這並不表示 Paracetamol  對其他痛症沒有作用, 從其他的研究中所得, Paracetamol  對一般 的頭痛、牙痛、手術後的傷口痛等, 都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而且有助在發燒時退燒, 但在有關骨 科所造成的痛症, 包括風濕、關節炎等, 則效用不大。

那些有長期痛症的患者, 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另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