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用好互聯網技術」


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開幕演講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未來沒有一個人能離開網絡而存在,未來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

約在25年前, 一個新名詞開始流行, 就是「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樣樣都「電腦化」, 最直接的表現是有個螢光幕和鍵盤, 辦公室中以前用紙筆的工作, 代之為打電腦, 零售店以前手寫收據, 也變成打電腦。

在同時平衡發展的是互聯網, 雖然在技術上、管理上還不太成熟和穩定時, 已被認定為世界的未來, 懂得一點設計網頁的人, 瞬間炙手可熱, 無耐因為真的是「先天不足」, 終至2000年的「科網爆破」。在那時互聯網與一般人的關係, 可能只是近乎免費而又快速的email, 傳送電子賀卡等, 又因為當時的互聯網屬「無皇管」地帶, 很多人都敬而遠之。

「科網爆破」後, 暴露了互聯網不足之處, 反而有機會讓技術專材們作針對性的補救和發展。在電腦硬件運作速度、記憶體的增強的配合下, 平板電腦、觸式屏幕, 加上電話通訊技術的升級、WI-FI 的普及, 才真正為互聯網世界提供結實的基礎。約10年前, 智能手機的出現, 亦在電話通訊技術的支援下, 2G, 3G, 4G, 手機亦變成為一部隨身的微形電腦, 可以接上互聯網, 世界就突然間變得小得多, 一切都好像在指掌間, 為手機而發展的APPS, 幾乎涵蓋生活的每部份, 一機在手, 好像是無所不能, 不過, 令這一切成為可能的, 都是那默默在背後工作的互聯網。

要「用好互聯網技術」, 關鍵在個「用」字。筆者自問材疏學淺, 不敢在此咬文嚼字, 互聯網作為一件工具, 在「用」的方面, 起碼有「使用」和「利用」兩個層次, 結果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個「使用」者, 是在「用」這件工具能做得到的功能, 就是那無時間、空間、地域限制的溝通能力, 如銀行提供網上銀行、零售業提供網上貨品目錄和訂購等, 方便客戶, 亦同時減低自己的經營成本。而「利用」者, 則是在這件工具能做得到的功能上, 增強該等功能, 甚至發展和添加新的功能, 如一些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等。

在馬雲發表要「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同時, 澳洲昆士蘭省的教育部長宣布, 從明年開始, 該省會為從幼兒園至第十班的學生, 提供必修的電腦程式教育, 以確保他們能追得上, 和掌握得到未來科技發展的能力。

未來是屬於能「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 更屬於能適時掌握機會的年輕人。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超級月亮」的影響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可能是李白在小時候見到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超級月亮」的寫照。在他的年代, 沒有高樓大厦, 環顧四週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超級月亮」在地平線上, 因為有地面上的樓房、樹木的比較, 加上大氣層折射的放大效果, 看起來比月有中天時大得多。

記得在2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 駕車轉入一條筆直的公路, 眼前極目之處, 是那剛在地平線上的月亮, 感覺比整條公路的寬度還要大, 那種震撼的感覺, 只有親眼見過才會明白, 相信大家亦看過類似的相片和視頻。

就是因為這種震撼, 和「超級月亮」不常出現, 有人認為會對地球造成一些不尋常的影響, 如地震等, 或對動物、甚至人類有影響, 但這都只是在心理上的, 最大的影響, 是在潮汐方面。

每當月圓時, 月球、太陽和地球必然是在一直線上, 地球處在兩者中間, 兩者對地球的萬有引力作用達到最高點, 在面對地球那邊的引力最大, 海水被「扯起」, 潮水漲得特別高, 相反地, 在背對地球的那邊的引力最小, 海水像「甩難」似的, 企圖逃離地球, 也漲得特別高, 卻比在面對地球的那邊少一些, 約低一米左右。

雖然太陽比月球大得多和重得多, 由於距離的關係, 在大部份時間, 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 不及月球的一半, 每當月圓時, 月球的引力作用更是主要因素。如果有可能對人類有影響, 也只可能是在引力方面, 但也是由於距離的關係, 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遠不如一座大厦或甚至一輛貨櫃車的引力影響。

月球在最近和最遠時, 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相差達到14%, 而引力則有23%。不過, 這個差額不會是一個突變, 而是隨著距離的同時而漸變, 所以應不可能出現特別的影響。

今年1114日的「超級月亮」, 是自194893日以來最「超級」的一次, 其實上月1016日的也是十分「超級」, 但只可惜當時在香港受到「超級颱風」海馬的影響, 完全沒有可能看到。不過, 這些都是過去, 來者可追更實際。除了1114日之外, 前一天的1113日和後一天的1115日出現的月亮, 只是小了約0.15%而已, 仍然會是十分可觀的。

1113, 月出時間為450, 可惜日落時間為541, 當時月亮升起 , 天公造美, 晴朗無雲, 但卻因天色仍然很光, 令「超級月亮」顯得很暗淡, 難以察覺。

還有1114日、1115日和1214日幾個機會, 「來者可追」。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為何會有「超級月亮」


大家都會聽過類似的話: 自然界是最對稱、最完美的, 現時人類很多「新發明」, 其實都只是在模仿自然界。個人相信, 這句話在地球上可能會有點對, 但簡單來說, 超級月亮這個天文現象, 是由月球環繞地球運行時, 那「不完美」的軌道的特性而造成的。

首先, 軌道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形, 而是一個不太完美的稍微的橢圓, 如果地球是在這橢圓的正中心, 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和最遠時, 差別只是微不足道的約0.15%, 以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約385,000公里來計算, 那相差是不到600公里, 大約是香港與厦門之間的距離, 或是香港與台北距離的一半, 並不會造成月亮看來「時大時細」的現象。問題就是, 地球不是在這橢圓的正中心, 那就令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時, 是在356,400370,400公里之間, 而最遠時則是404,000406,700公里。

第二是: 為何最近和最遠的距離不是獨一的, 而是各自在一個範圍中? 那又是因為另一個「不完美」。月球並不是「堅守崗位」的, 他的運行軌道是不斷的隨著月球環繞地球的方向而轉動, 但也有一個規律, 就是約每隔8310日會「返回原位」一次。

還有, 月球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的平面, 並不是與地球的赤道平行的, 而是傾斜約5, 亦即是在每個月中, 當月球環繞地球一次, 約有一半時間是偏在北半球, 而另一半時間則偏在南半球。若當月球距離地球最遠時, 剛好又偏在南半球, 身處北半球的我們, 就會看到最小的月亮, 而當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時, 剛好又偏在北半球, 我們就會看到最大的月亮。

單就這三個因素組合起來, 已令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不斷變化, 月亮的大小、亮度, 也跟著不斷變化。

從數字上去看, 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和最遠時分別為356,400406,700公里, 相差約14%, 即約1/7, 月亮的直徑也因而相差約14%, 面積卻是相差30%(1.14的平方) 。所以當超級月亮出現時, 確實是看來比平時大得多、光亮得多的。

下星期一的1114日時, 月球距離地球約357,000公里, 比有可能的最近的距離, 只遠了約600公里, 所以到時的月亮, 雖然不是「最超級」, 但只是小了約0.15%, 已是十分「超級」的了, 大家不要錯過。

講開又講, 當月球偏在南半球時而出現超級月亮, 南半球的地方看到的月亮, 會比我們所看到的更大、更圓、更亮。中國人對崇洋的人說的這那句「外國的月亮會更圓? 真是有可能的, 只不過那些「外國」, 卻不是崇洋者心目中在北半球的歐美而已。

想起陳慧嫻的名曲之一, 「月亮」。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今年還有兩次「超級月亮」


記得去年的十一月八日, 是近三十年來最溫暖的「立冬」, 日間最高溫度竟達三十度。今年的比去年不遑多讓, 也有二十八度。不竟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原地帶的農業曆法, 不太適合香港的地理環境, 所以也無需太過著意, 不如欣賞一下未來兩次出現的「超級月亮」會更好。

「超級月亮」, 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天文學名詞, 是形容當在月圓之夜(即農曆十五), 月球又距離地球最近之時, 理論上看來是最大的時候。這個特別的現象, 今年會連續出現在三個月圓之夜中, 1016日的九月十六、1114日的十月十五、和1214日的十一月十六, 其中尤以下星期一的1114日的十月十五, 月球距離地球最近, 最為「超級」。

1016日時, 月球距離地球約為358,000公里, 下星期一的1114日時, 則為約357,000公里, 而在1214, 又遠了一點點, 會是約360,000公里了。所以雖然大家都已錯過了1016日的一次, 但下星期一的1114日仍是最佳機會, 不然, 還有「次選」的1214日。

要看到「超級月亮」, 除了要天公造美, 天朗氣清, 東邊無雲, 還需太陽日落時間的配合。下星期一的1114, 日落時間會是540, 而月出是緊接的542, 天色應該還不夠黑, 可能未算理想, 而在1214, 日落時間會是541, 而月出則是613, 應該是更完美的環境。

如果真的完全錯過今年的三個機會, 下一次就要等到十八年後的20341125日的十月十五了, 到時月球距離地球會更為接近, 約為356500公里, 應該是更「超級」、更好看。但是世事難料, 還是活在當下, 好好掌握今年餘下的兩次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