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冬至」與南半球的「熱浪」


這幾天在「冬至」前後, 天氣十分應節, 認真夠冬天feel, 在這段期間, 日最短、夜最長, 太陽照 射的時間最短, 送來的熱量也最少, 難怪是冷了。

在此同時, 在南半球處, 正是「夏至」, 與北半球的「冬至」剛好相反, 是日最長、夜最短的一 天, 亦應該是受到太陽照射的時間最長、得到熱量也最多。

從地圖上看來, 地球上的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有趣的是, 除了澳洲之外, 大洲的形狀, 都是呈 倒三角形, 北大南小的, 而澳洲卻是橫長方形。總體來說, 北半球的面積大部份為陸地, 而南半 球則大部份為海洋。

再拉開一點來看,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的軌跡, 是略為不對稱的橢圓形, 在每年的一月三日, 地球 運行到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 距離太陽約一億四千七百萬公里; 又在每年的七月三日, 地球 運行到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 距離太陽約一億五千二百萬公里。

從數字上看來, 地球在南半球的「夏至」期間, 比在北半球的「夏至」時, 更接近太陽, 而整體 來說, 在一年之中, 南半球要比北半球受到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 大約是6.7%

「不患寡而患不均」。處於南半球的陸地, 有澳洲、90%的南美洲、1/3的非洲、印尼群島、 和一些小島國。南美洲有著名的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 很有效的吸收熱量, 其他的南美國 家, 都是在海拔高的安底斯山脈上, 不會太熱。非洲的部份很多也是高原和草原, 亦有效吸收太 陽的熱量。至於澳洲, 在地理上, 70% 的面積是在平均海拔500米、平坦的沙漠與半沙漠, 南回 歸線差不多把整個澳洲分為南、北兩半。在這段「夏至」期間, 太陽直照南回歸線(南緯23.5 ), 亁旱的沙漠沒有雲幫助遮擋太陽的熱力, 令到在這段期間, 澳洲出現「熱浪」, 很多主要的 大城市的氣溫都持續在35度以上, 有些甚至在40度以上! 但是, 地球還未到達「近日點」, 相信 澳洲最厲害的「熱浪」還未到呢。

在紀錄上, 南半球最熱的氣溫是53, 是在澳洲的新南威爾斯省中部的一個小鎮 Bourke 所紀 錄得的, 該小鎮位處南緯30, 距離南回歸線不遠的半沙漠中。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垃圾食物」, 破壞記憶


前篇提到, 現時用智能手機的人, 一機在手, 隨時隨地, 要乜有乜, 完全無需要用腦去記。

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 發現食用「垃圾食物」與「記性差」有關連。他們用 老鼠造實驗: 一批老鼠餵以高脂肪、高糖份的「垃圾食物」, 另一批則食「健康食品」, 同時觀 察牠們在日常生活的表現。

研究人員發現, 實驗只是過了六天, 前一批老鼠已開始出現「記性差」的現像, 主要是表現在對 空間記憶的能力, 例如不能辨別方向、容易迷路等。在檢查該批老鼠的腦部時, 發現在負責記 憶的「海馬區」有發炎的現像, 而發炎是否就是降低認知能力、令到「記性差」的原因, 還是 言之尚早, 但相信是有一定的關係。

令研究人員感到驚奇的是, 才過了六天, 該批老鼠的身體還 未出現「增磅」, 但「記性」卻已先 受到影響。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可以是能否找出防止發炎, 或雖有發炎, 卻仍然可以保留腦部的 功能。

研究人員認為, 用老鼠所做的實驗結果, 未必能引伸到人類身上。曾經有過一些研究實驗的資 料, 是讓一批志願參加者, 連續五天進食高脂肪、高糖份的「垃圾食物」, 之後, 發現他們對外 來發生的事情的平均「反應時間」都增長了, 顯示某些腦部的功能受到影響。

有營養師記為, 該項研究的結果, 對老年人很適用。在老化的過程中, 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 對 一個人的記憶及認知能力, 確實有影響, 如果能夠從這方面入手, 可以有助改善一些老年人的記 憶衰退, 問題只在患者是否願意、及有決心改變自己多年來的習慣。老年人一般都早已退休, 不用工作, 記憶力看似對他們不太重要, 但卻嚴重地影響他們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 如果能令他 們明白箇中道理, 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願意一試。

可能有人會問, 是否素食者的記憶力會好些? 咁又未必, 但相信起碼不會更壞。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冬至」的日出與日落時間


今個週末是「冬至」, 是一年之中日最短、夜最長的一日, 亦即是日出與日落之間, 相隔最 短的一 日。從直覺上來看, 應該是日出最遲、日落最早的一日, 但直覺與現實卻相差頗遠。

以今年2013年為例, 「冬至」是在1222日的凌晨205, 亦即是太陽去到最南的一點的時 間, 之後就會「回頭」向北移。當天的日出時間是早上659, 日落則是黃昏545, 相隔 10小時46分鐘。

659分更遲的日出時間, 卻要到17天後 的201418, 該天的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 705分和黃昏555, 相隔10小時50分。

但日落最早的一日, 卻已是在20131123, 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641分和黃昏538, 相隔10小時57分。

從以上的數字看來, 「冬至」確是日最短的一日, 但卻不是日出最遲、日落最早的一日。為何 會是如此的呢?

首先是我們如何計算「一日」、「一小時」、「一分」、及「一秒」的時間。詳細部份請參去年的拙文 「閏秒」與「閏年」 http://chayingluen.blogspot.com.au/2012/05/blog-post.html
 
還有的是,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的軌跡, 是略為不對稱的橢圓形。因太陽對地球引力的影響, 在每 年的一月時, 地球較為接近太陽, 運行得略為快; 相反地在七月時距離太陽較遠, 運行得略為慢 一點, 亦即是說, 在一月時的「一日」, 是短過時鐘上的24小時, 而在七月, 則長過, 平均的是短 了約十五秒和長了約三十秒。但是我們的時鐘運行的速度是固定的, 不會隨著地球運行的速度 而改變, 隨著在接近「冬至」時的「日漸短、夜漸長」, 而實際上的「一日」卻更短, 應該會感 覺到日出的時間會越來越早才是。但有一點卻影響更大的。

地球除「自轉」之外, 同時亦繞著太陽「公轉」, 即約在365日內, 繞著太陽轉了360, 亦即地 球每日除了要「自轉」一次之外, 還要額外多轉約1 (360 / 365), 才可使在地球上的同一 點, 再次見到太陽, 那額外多轉約1度的時間, 約是4分鐘(24小時 x 60分鐘 / 360) 。這額外的 4分鐘, 不但冲銷了因地球運行快了而縮短了的「一日」, 還令「一日」更長, 令我們感覺到, 在 時鐘上顯示的日出時間越來越遲了, 也「推遲」了日落的時間。

「冬至」之時, 陰氣窮極, 陽氣再生, 所以傳統上認為「冬大過年」呢!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從「影印機記憶」到「相機記憶」


前編提到「番乂電池」與手機的「進化史」。

現時的智能手機, 除了是用作通訊: 如打電話、 文字短訊、社交網站等之外, 用得更多的, 相信 就是影相和攝錄了, 加上現時的記憶咭的容量大、 價錢平, 影相、攝錄簡直是完全無需成本, 不 但即時「有嘢睇」, 更不像十多年前的, 又要買「菲林」、之後就算是「快圖美」, 都起碼要花一小時等沖印、曬相, 難怪今時今日, 一旦街上有乜「風吹草動」, 之後網上就馬上有大量有關 該事件的影片、視頻。

出外遊玩、旅行時, 因為無需成本, 於是一於「有殺錯、冇放過」, 景點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 石, 任何有文字介紹的、招牌、石刻等, 都全部收入「記憶咭」中, 回來後隨即全數分享上 Facebook。大家都應該已有大量經驗, 看到網上朋友分享的旅行相片, 數以百計的, 除了可以 從招牌、橫匾中估到多少外, 相中的是那裡、是甚麼景點, 簡直就是一頭霧水。老實說, 就是連 相片的主人, 過了三幾個月, 也未必能記得清楚。

據聞有些學生, 特別是那些高中生及大學生, 一早便已經懶得「抄黑板」, 用手機影張相, 之後 到溫習時才慢慢睇, 更方便的是能與同學分享, 大家輪流到堂上去「影黑板」便算。

就是因為影相實在太容易, 亦無需花費分文, 於是就「係唔係都影咗先」。數碼相片儲存在電 腦中, 輕易翻看, 就可翻新記憶, 如此形成了「影張相記低佢先」、「影咗相、就記得」的心理, 造成過份依賴以影相做記憶, 減低了以腦袋記憶的意識。老實說, 每日時刻的「見嘢就影」, 還會得閒翻睇「舊料」嗎? 有多少人又會得閒重溫一下那些「舊相」呢?

就是不到二、三十年前, 讀書、做學問的, 仍然是主張「博聞強記」, 但當然是有用的才牢記 住, 很多學問淵博的人, 都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六十年代發明了印影機之後, 就多了一個 新名詞「印影機記憶」, 來形容他們的超凡記憶力。

時到今天, 不清楚學校裡還有沒有要求學生們「念書、默書」, 那是能好好訓練學生的記憶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不過, 曾與不少還在學的、及剛畢業的大學生聊過, 他們當然都是在「智能手機年代」中長大的, 他們都認為, 現時「一機在手」, 電話號碼、電郵 地址、約會安排, 全部記在其中, 亦可隨時上網, 能知天下事, 有甚麼知識性的, 可以馬上 google 一下, 即時有答案, 「為乜要記嘢」?

相信不久的將來, 可能是「google記憶」了。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電池頻頻要「乂」電?


估不到的是, 到了今時今日, 竟然還有人在「拗」這個問題。

可以「番乂」的電池, 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 手機、「板腦」等今時今日隨身必備的 物品, 所用的電池全部都需要「乂電」, 才可繼續工作。有些人習 慣了一進家門, 第一件事就 把手機、「板腦」等插制「乂電」, 以保證下次拿出街時, 不會「冇 電」。但有些人則認為, 要用到電池完全「冇電」才「番乂」, 否則電池會「短命」。誰是?  誰非?

在八十年代初的第一代的「大哥大」, 體積之所以如此大, 主要是因為電池的問題。當時所用 的, 還是「濕式」的充電池, 即如汽車上使用的一樣, 蓄電量很有限。為了要令電話能工作、及 有合理的通話時間, 電池就得要有起碼的大小和重量。

在九十年代時, 手機所用的電池, 都換成第一代的「亁式」充電池, 即「鎳-鎘電池」 (Nichel-Cadmium Battery), 簡寫為Ni-Cd, 兩個電極是由氫氧化鎳(Nichel Hydroxide),  及重金屬鎘 (Cadmium) 所造成, 電解質(electrolyte) 則是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因為鎘是重金屬, 有毒性及不「環保」, 很快就被一種「合金」(Metal Hydride) 所代替, 是為「鎳-合金電池」 (Ni-MH) , 不但比較「環保」, 而且蓄電量是前者的兩倍, 同一大小、重量的電池, 可令手機的 「待機時間」 及通話時間加倍。

兩種電池都可以「番乂」500800, 但都有同一缺點, 就是 必須要完全放電才可「番乂」, 否則蓄電量會減低, 這種特性稱為 “memory effect” (記憶效應), 令電池的蓄電量越來越少, 變 成用不了多久就「冇電」。因為電池本身的蓄電量少、及有無法避免的「記憶效應」, 當年的 用手機者, 大都隨身攜帶有後備電池, 以防「冇電」, 所以當年經常會聽到在講手機者, 忽然會 說「收線啦, 電池冇電啦」。一方面是事實, 另則是一個終止與對方通話的好藉口。

這個「記憶效應」, 影響手提電腦的用機時間更為嚴重。當年的手提電腦, 螢光幕的耗電量比 較高, 在使用時亮度不足, 所以很多人在家中或辦公室中使用時, 都會「邊乂邊用」, 這對電池 的損耗尤甚, 用不了多久, 電池「玩完」, 得以高價換新電池, 否則手提電腦被迫變成「桌面」 電腦。

這種電池的「記憶效應」, 亦令一些人有「記憶效應」, 記到了今時今日, 而且還不肯接受科技 已進步、物質而改變的現實。

2000之後, 手機的size突然細了很多, 而且在跟著的三、四年間, 競相「鬥細」, 以細為美、 以細為榮, 主要是多得「鋰電池」(Li-ion), 同一蓄電量, Ni-MH電池小及輕35%, 令電話及手 提電腦可以造得更細, 但「待機」及用機時間, 卻可以更長, 足夠一整日的需要, 無須要有後備 電池。

不過, 「世界輪流轉」, 自有智能手機之後, 到了今時今日, 手機卻是越造越大, 與希望越造越細 的平板電腦, 無論在功能、及size, 界限越來越無模糊。雖然二者當然都是使用鋰電池, 但眼 看時下人人都是一機在手, 晃似三十年前的「大哥大」, 但卻是不停的通話、打機、睇片、聽 歌等, 現在又回復到要帶後備電池了, 在「冇電」是, 馬上可以為手機、板腦「乂電」, 所以更 準確的, 應該是「後備電源」吧。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人老咗, 瞓少啲?


記得已故的梅艷芳在她的一個演唱會上, 拿她的嘉賓們來開玩笑。她的嘉賓們個個都是「阿 哥、阿姐」, 為了安排出場次序, 甚為頭痛。於是就決定, 以年齡來排次序, 因為「老人家」們 需要早瞓, 所以先出場。此語一出, 當然全場大笑, 但不竟也是說出了一定的事實。

很多人都知道, 長者們通常都是很早起來, 天未光就已落街晨運, 就此以為他們是比年青時需要 「瞓少啲」, 一些長者們也是經常「半夜眼光光」、睡不好, 亦都以為是「正常」現像, 是老的 過程中的一部份。但他們卻沒有注意到, 那些「起得早」的長者們, 日間經常都會「瞌眼瞓」, 是因他們睡得不夠、睡得不好而感到疲倦嗎?

其實需要有多少的睡眠時間, 與年齡沒有大關係。一般人到了二十歲之後, 睡眠的習慣已基本 形成, 年齡雖漸長, 但需要睡眠的時間, 應沒有甚麼變化。

影響一個人的睡眠習慣的因素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個人的「生理時鐘」, 控制何時需要睡眠、 何時醒來。此外, 還有的是飲食習慣, 及作息規律等。有些人的睡眠習慣相當靈活, 但有些人卻 有十分固定的規律。

「生理時鐘」還控制一種「賀爾蒙」的產生, 該「賀爾蒙」能幫助入睡, 但隨著年齡增加, 生產 的量會減少, 令至較難入睡, 同時, 亦會將需要睡眠的時間推前, 因而令長者們「早睡早起」。 還有的是, 長者們都會在下午時感到「眼瞓」, 但他們大都已在享受退休生活, 所以都可以有時 間「瞌番陣」。但那「瞌番陣」, 卻又會影響到他們在晚間的睡眠質素, 令翌日感到「眼瞓」, 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一般的「護老院」中, 院方安排長者們的生活規律, 是晚上七時睡覺、 早上五時起來, 午飯後一時至四時午睡。梅艷芳的笑話, 亦不盡是笑話吧。

除了上述的「正常」原因外, 還有多種因素會影響長者們的睡眠質素, 最主要的可能是風濕、 關節炎、骨質疏鬆、退化等造成的「週身痛」; 腸胃及消化功能的不適; 各種藥物的副作用; 及 綜合多種因素而引至的情緒、焦慮等等。

從觀察自己的長輩看來, 沒有受該等負面因素影響的 長者們, 一般都一定會「有覺好瞓」的。 但如果沒有該等因素影響而都睡不好, 應該問問醫生的意見, 不要以為只是「老」的一部份而 已。有關的研究顯示, 很多一向都睡不好的長者們, 得 到醫生的適當治療而「有番覺好瞓」之 後, 感覺好像突然「後生」了十年八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