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Engelbert Humperdinck 與 Tom Jones (二)


前文提到, 1966年是兩人在歌唱事業上重要的一年: Engelbert Humperdinck 代表英國參加歐 洲六國歌唱比賽, 之後聲名大噪, Tom Jones 則獲得格林美獎中的「最佳新人獎」。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人生有起又有落。Tom Jones 獲得「最佳新人獎」之後, 受歡迎 程度, 迅速減退, 經理人 Gordon Mills 又要再將他重新包裝, 多唱一些 Country Hit (鄉謠) 歌曲,  如〈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一曲, 再次讓他的歌打上英國流行榜, 在之後的整個六十 年代, 該曲都一直留在英國流行榜的頭四十位中, 之後他的新歌, 都能在英國流行榜中佔一席 位。 Tom Jones因而又再「翻生」了。

而那邊廂, 在同一時期中, Engelbert Humperdinck 的歌唱事業則屢創高峰。繼他的一曲非常受 歡迎的〈Release Me〉之後, 另兩首〈There Goes My Everything〉及〈The Last Waltz, 令 他的受歡迎程度有增無減, 跟著有〈A Man Without Love〉、〈Am I That Easy To Forget〉、 及〈Winter World Of Love〉等, 為他帶來 “King Of Ramance”( 姑且譯作「情歌之王」) 的稱 號。在1972, 他推出了〈Too Beautiful To Last, 令他的歌唱事業達到巔峰。這幾首歌, 至 今仍然是他的最受歡迎的歌曲, 之後出版的各套「精選」大碟或 CD , 都不能沒有。他是個 人最喜歡的流行歌手之一, 他的〈Too Beautiful To Last, 亦是個人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在個人風格方面, Engelbert Humperdinck 走的是「斯文靚仔」路線, 以外型取勝, 永遠都是 「亁淨企理」, 歌路以情歌為主, 總體上是 ‘Easy Listening’(姑且譯作「容易入耳」) 及抒情歌 曲, 所以 Fans 大都是女性, 當年還是在少女時代的安妮公主(英女皇的女兒), 亦是他的忠實 Fans 之一。

Tom Jones 則外型粗獷, 聲線雄厚, 歌路廣闊。初出道時的歌曲多以「搖滾」為主, 「貓王」 Elvis Presley 是他的偶像。之後續漸「轉型」到各種形式的歌, 不過仍然以「狂放」的為主, 最好的例子是 Delilah, 應該是以女孩子的名字為歌名的歌曲中, 最狂放的一首。個人對他的感 覺是有時過份「賣弄性感」, 記得在1969, 他在當年音響設備奇差的香港政府大球場中開演 唱會, 當晚身穿紅色緊身 T 恤、窄腳牛仔褲(28Bell褲的時代而過) 、長髮及腰, 坐在「無雷公 咁遠」的「大鐘底下」的觀眾, 還以為是在看女歌手的演唱會。在七十 年代初期, 晚間十一時 至午夜十二時(當時還未有通宵廣播), 在商業電台, 由俞琤主持的流行曲節目《貓頭鷹時間》 中, 經常都可以聽到他的歌。

雖然是以「狂放」為主, Tom Jones 曾為一首非常優美的歌, 填了非常優美的詞, 那就是在 1965, Harvey Schmidt 所作的〈Try To Remember, 之中的「壓韻」真是一絕。很多 著名的歌手及樂隊, 都有灌錄過, 個人最喜歡的, 還是 Brothers Four 的版本, 聽歌的同時, 還可 欣賞他們的結他技巧及和聲。

以下是全首歌詞: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life was slow and oh, so m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grass was green and grain was y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you were a tender and callow fe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 follow.


Try to remember when life was so tender
that no one wept except the willow.
Try to remember when life was so tender that
dreams were kept beside your pillow.
Try to remember when life was so tender that
love was an ember about to bi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Deep in December it's nice to remember
altho you know the snow will follow.
Deep in December it's nice to remember
without the hurt the heart is hollow.
Deep in December it's nice to remember
the fire of September that made us mellow.
Deep in December our hearts should remember and follow.

Brothers Four - Try To Remember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Engelbert Humperdinck 與 Tom Jones (一)


雖有眾多的歐美流行歌手, 很多流行曲樂迷都喜歡將 Engelbert Humperdinck Tom Jones 作比較, 兩人的共同點是: 都是男性、英國人、年齡相差只有四歲、都有一把雄厚的聲線、所 用的都是「藝名」 (Engelbert Humperdinck 原名 Arnold George Dorsey,  Tom Jones 則是 Thomas John Woodword,) 、兩人都是從小就喜愛音樂、但都是到二十二、三歲時才初為人所 識、在初出道時, 都是在同屬一經理人的旗下、還有一點, 兩人在年青時, 都曾患過結核病, 需 要幾年的休息養病。但除此之外, 就沒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了。

兩人出道的過程各有不同。

Engelbert Humperdinck在中學期間, 已兼職在夜總會中為樂師, 吹奏色士風,十七歲那年, 在 朋友的慫恿下, 參加了一間酒吧所舉辦的歌唱比賽。在1958, 出版他的第一隻個人Single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算不得上成功。在1961, 不幸患上結核病, 被迫休息了幾 年。在他恢復健康之後, 他一名以前的「老友」Gordon Mills, 已是 Tom Jones 所屬的樂隊的 經理人, 知道他能「復出」之後, 便建議他改個「藝名」。因為他的母親是德裔人, 他就「借 用」了十九世紀時的一位德國歌劇作曲家的名字, 並簽約 Gordon Mills 的旗下, 從新發展。世 事不由你不信, 自從「改名」之後, 他的歌唱事業真有改變, 1966, 他代表英國, 參加每年一度 在比利時舉行的歐洲六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及荷蘭)歌唱比賽, 自此更聲名大噪。1967, 他推出了〈Release Me, 一舉打上英國流行榜的第一位, 並同時打入美國流行榜的十名內。〈Release Me〉停留在英國流行榜的頭五十位, 總共達56個星期, 超過一年的時間, 至今仍然是他的最受歡迎的歌曲。

Tom Jones 從小都不喜歡讀書, 也不如一般男生的喜愛體育運動, 就是獨愛唱歌。在讀完小學 後, 不幸患上結核病, 被迫在家休息了兩年, 期間只能聽歌及畫畫。在他恢復學業不久, 就「好 命」地成為人父, 只好停學, 出來工作維持生活, 成為建築工人。但這絕無影響他對唱歌的興趣, 他與幾名志同道合者組成樂隊, 在一些夜總會等場合表演。在1964年的一次表演中, Gordon Mills 也是觀眾之一, 很欣賞他雄厚的「男中音」聲線, 於是就把他收歸旗下, 亦建議他改個「藝 名」, 就以1963年的一部金像獎電影為名, 從此就以 Tom Jones 為名從新發展, 跟著出版了他 個人的第一隻 Single Chills And Fever, 未能打上英國流行榜。但隨後的第二隻 Single It’s Not Unusal, 真的是“Unusual”, 1965年初, 打上英國流行榜的第一位, 並同時打入美 國流行榜 的十名內, 令他成為當年在美國最受歡迎的英國流行歌手。Gordon Mills 趁勢為他簽 了幾部電影主題曲的合約, 包括第四部「007占士邦」電影 Thunderball (香港譯作「鐵金剛勇魔鬼黨」) 。他亦因而得到1966年的 Grammy Award (格林美獎) 的「最佳新人獎」。

另篇再續。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Engelbert Humperdinck 的 Too Beautiful To Last


前篇提到, 電影 Papillon 中的插曲 Free As The Wind, 是由 Engelbert Humperdinck主唱。在 芸芸眾多的歐美流行歌手中, 他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個, 亦是最先列 入為收藏唱片(當年 只有黑膠唱片) 的一個, 當年最先保有的, 是他的一套雙唱片集, 裡面全是他最受歡迎的飲歌”, 包括 Release Me, Spanish Eyes, Wonderland By Night, Am I That Easy To Forget, Stranger In The Night, Winter World of Love, 及當年每個 Party 都不能少的 The Last Waltz, 不過就是 獨欠一首,  Too Beautiful To Last 是也, 就是這首歌, 令我開始喜歡他的歌。

記得有一次, 在蕭亮(七十年代時, 所有TVB的重要公告, 在背後宣讀的, 就是他的聲音, 據說他 是TVB藝員盧遠及盧大偉的大哥) 所主持的電台節目中, 他播出了 Too Beautiful To Last , 那旋 律及編曲, 深印腦海, 尤其是引子部份, 更像是如夢如幻般的。於是之後四出試圖尋找有收錄那 首歌的唱片, 卻遍尋不穫, 只能寄望有機會從電台節目中再次聽到。在1990, Lam 出版的 CD 《十三子祥》中, 其中的一首歌「似夢迷離」, 在過門中的幾小節, 就用上了那引子的一小 段,  編曲者真「識貨」, 好嘢唔怕借來用。呂方在1985年的「新紥師兄」, 與葉倩文在1991年 的「滾滾紅塵」, 中段的過門部份, 有幾小節亦是完全一樣的。

Too Beautiful To Last Engelbert Humperdinck 1972年所灌錄的, 奇怪的是, 如此優美的 歌, 卻沒有太多歌手再灌錄, 印像中還有 Russ Peterson 及 Kerri Sherwood 而已。最初聽到這 首歌時, 除了喜歡其旋律及編曲, 以當時極「有限公司」的英文, 對歌名摸不著頭腦, 後來得到 「高人」指點, 才知道是「美好光景不長久」之意。

Too Beautiful To Last的歌詞:

The days of autumn splendor
Those moments, warm and tender
Was it too beautiful to last
The love we share together
The dreams we dare together
Was it too beautiful to last

Walking hand in hand
The dawn discloses
We were dreaming of a land
Where love preposes
But castles made of sand
Like winter roses are fated to die
My darlin', like you and I
My darlin'

Where are those sweet Septembers
The joy my heart remembers
Lost in the shadows of the past
The rainbow watched above you
The sacred words "I love you"
Why did that dream go by so fast
Was it too beautiful
Was it too beautiful to last

Engelbert Humperdinck - Too beautiful to last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Free As The Wind


網上傳來一首久違了的歌, Engelbert Humperdinck Free As The Wind。那是一部電影的 插曲, 該部電影大有來頭。

1974年的暑假期間, 當然是電影的黃金檔期, 但卻被三部「大片」蓋過一切, 那就是此曲出自 的 Papillon (香港譯作「巴比龍」) The Sting (「老千計狀元才」) 、及至今為止, 為列為「恐 怖片王」的 Exorcist (「驅魔人」)

Papillon 是一部講述逃獄的電影, 被認為是主角 Steve McQueen 演出最好的電影, 他曾就 此電影被提名為 Oscar 最佳男主角, 負責為電影作曲的 Jerry Goldsmith, 亦被提名為最佳原 創音樂獎。奇怪的是, 該電影在當年全球的票房紀錄中, 佔第二位, 僅輸給第一位的 The Sting 「一個馬鼻」, 而且當年主唱的 Engelbert Humperdinck, 亦是炙手可熱, 無耐此曲未能在流行 榜中升得比較高的位置, 在電影的熱潮過後, 亦少有人提起此曲。不過, 擅唱抒情歌曲的 Andy Williams, 亦有灌錄過此曲。

Free As The Wind 歌詞:
Yesterday's world is a dream
Like a river that runs through my mind
Made of fields and the white pebble stream
That I knew as a child
Butterfly wings in the sun
Taught me all that I needed to see
For they sang, sang to my heart
"Oh look at me, oh look at me"
"Free as the wind, free as the wind"
"That is the way you should be"

Love was the dream of my life
And I gave it the best I know how
So it always brings tears to my eyes
When I think of it now
Gone like the butterfly days
And the boy that I once used to be
But my heart still hears a voice
Tellin' me "look, look and you'll see"
"Free as the wind, free as the wind"
"That is the way you should be"

There's no regret that I feel
For the bittersweet taste of it all
If you love, there's a chance you may fly
If you fall, well you fall
Rather the butterfly's life
To have lived for a day and been free
For my heart still hears that voice
Tellin' me "look and you'll see"
"Free as the wind, free as the wind"
"That is the way you should be"
"Free as the wind, free as the wind"
"That is the way you should be"


Engelbert Humperdinck - Free as the Wind (with Lyrics)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三號風球冇船搭」


前篇提到, 在七十年代之前, 「數字制」的 颱風訊號, 也曾引起過混淆。

當年在「三號風球」與「九號風球」之間, 是「五號」、「六號」、「七號」、及「八號」。 基於一般市民所認識的「數字制」, 「六號」應比「五號」強、「八號」又應比「七號」強, 但其實當年的那四個風球訊號, 所表示的颱風所帶來的烈風風力, 是完全一樣(風速每小時3366海浬), 所不同的是烈風吹來的方向: 「五號」代表颱風所帶來的烈風, 從香港的東南方吹來 (不是颱風的位置在香港的東南) 、「六號」是從東北方、 「七號」是從西南方、而「八號」, 則是從西北方吹來。

對香港有威脅的颱風, 都是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形成, 然後橫過菲律賓(記得小孩子時, 聽一些「行船」的長輩說, 菲律賓有個「風山」, 颱風是由「風山」噴出來的), 進入南中國海, 即香港東南面的 「警戒範圍」。颱風在氣象學上是 Tropical Cyclone, 香港譯作「熱帶氣旋」, 是一個以逆時針方向自轉的環流。在夏季之前的颱風, 大都會在香港的東面經過, 北上台灣, 甚至去到日本, 那時的烈風, 是從西北吹來, 天文台會掛起「八號」風球。夏季之後, 因受到內陸高風壓的影響, 颱風大都會在香港的南面橫過, 吹向海南島或越南, 烈風會從西南吹來, 天文台掛起「七號」風球。

在夏季中的六、七及八月間, 是最大機會「打得成風」的月份。當颱風迫近香港時, 先會吹東 北烈風(天文台會掛起「六號」風球) ; 當更接近時, 會轉為西南烈風(「七號」風球) ; 如正面 吹襲, 則是先「九號」, 繼而「十號」。颱風經過香港之後, 跟著登陸廣東省, 風向轉為西北 (「八號」風球) , 颱風的風 力逐漸減弱, 天文台或會改掛「三號」風球, 之後就是「落晒波」 了。

因為風球的數字變化次序是: 一、三、六、七、九、十、八、三,更令一般市民覺得, 風球的 數字越大、風力就越大, 因而對「五、六號」風球, 可能會掉以輕心, 為了避免此種「錯覺」, 在七十年代初期, 取消了五、六及七號, 全部統一都用八號, 再加上風向表示, 即現時的「八 號東南」、……..

記得在七十年代初期, 應該是在19717月下旬, 有一「迷你風姐」, 芳名「露絲」, 雖已進入了香港的「警戒範圍」, 但因為環流小、風力弱, 天文台一直都沒有掛起風球,但該「風姐」在距離香港一百多海浬處突然增強, 天文台在凌晨時份掛起一號風球, 在同日的下午改掛三號, 那時「露絲」小姐已增強為一「超級颱風」, 為了安全, 「天星」及「油麻地」兩間渡海小輪公司, 都馬上將屬下的所有小輪航線停航, 搞出了「三號風球冇船搭」, 當時海底隧道還未通車, 很多在「對面海」工作的人, 被迫有家歸不得, 幸好當時是放暑假期間, 否則會更混亂呢。

另篇再續。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從「天字第一號」說起


為口奔馳, 冇樣容易。

繼前幾星期上了整個星期的課程之後, 這兩個星期來, 又是一連串的「集思會」, 真是疲勞轟 炸。其中的一個微細環節, 是要製定一份表格, 用來記錄對一個全新系統的參數的評估。評估 的級數分為五級, 但如何標示那五級, 卻竟然成為問題的重心。事情其實可以很簡單, 後來變得 的無限複雜, 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最先有建議認為, ‘1’來表示「最好」, ‘5’則是「最差」, 隨即引來質疑, 認為次序該是倒轉, 因為「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應該永遠都有改進的空間」, ‘5’來表示「最好」, 將來還可以伸 延為 「6」、「7…., 又是言之成理。但原先建議者辯稱, 古往今來, 都是以「第一」為最好, 「一」之前再沒有「有意義」的數字, 「第一」就是代表「終極」。於是出現了兩大「主流 派」的爭論。有「和事老」提議, 不如以「ABCDE, 「紅、橙、黃、綠、紫」, 甚 至如體育比賽成績獎牌的「金、 銀、 銅、鐵、錫」等, 以圖打破疆局。

「和事老」的意見, 各方都知道只是希望緩和一下氣氛, 「搞吓笑」而已。雖然個人也覺得, 中 國傳統上就是以「天字第一 號」(“ 是來自《千字文》的第一個字)為最高機密、最高優先次序, 但時代進步, 現今世界, 最方便的, 當然是「數碼化」, 最順理成章的, 應是「計分制」, 尤其是以電腦作為記錄、分析工具, 單以一 張 Spreadsheet, 無需複雜的電腦程式, 以累積分數計算, 簡單明瞭。

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名種表示優先次序的制度, 最無謂的應該是「顏色制」, 一般人除了習 慣「紅綠燈」之外, 其他的顏色, 難起著「望文生義」的效果, 只會引起更多混淆。例如「黃 雨」、「紅雨」、「黑雨」等, 對一般市民, 意義不大, 不論晴天雨天, 都是「開工搵食天」。

在「數字制」上, 一般人最熟悉的, 莫過於颱風訊號了, 大家都應該很清楚現時的各個颱風訊號 的含意, 「一號風球」是個「戒備訊號」, 「十號風球」則是「颱風正面吹襲」, 兩者之間還有 「三號」、「八號」及「九號」, 以表示 不同的風力。但其實在七十年代之前, 「數字制」的 颱風訊號, 也曾引起過混淆。

另篇再續。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兒童歌曲《小白船》


朋友從網上傳來一輯很有詩意的相片, 「旁白」用了《小白船》 的歌詞, 鈎起一連串的記憶。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時, 歌詞是個「搞笑山寨版」: 阿媽生我一副哨牙, 愛嚟刨西爪….

在六十年代時, 偶然在以前土瓜灣的珠江戲院(曾經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四大戲院), 樓下的新華 國貨公司的廣播中, 聽到這首歌(當時可能是「六一兒童節」前後), 才知道原本是隻兒童歌曲 《小白船》 。不過, 在七十年代初期(應該是1972年的暑假期間), 從一部朝鮮電影金剛山的姑 娘 中的一個片段, 背景的歌曲就是兒童用朝鮮文唱出的《小白船》。當時心想, 如此優美的兒 童歌曲, 也傳到朝鮮去了, 音樂無分國界, 況且是如此好的兒歌, 應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分享 到。

這幾天, 《小白船》的旋律在腦海中不斷盤旋, 於是 Google 一下, 出來的是「百度」。原來此 曲原本就是一首朝鮮兒童歌曲, 作曲、作詞者是尹克榮, 是他在1924年的創作, 當時他是21歲。 他在1988年逝世, 享年85歲。

原版朝鮮文的歌名是「半月」, 個人估計可能是指「上弦月」, 才像隻小白船。

歌曲創作的背景頗為感人。19249月,尹克荣的姐夫去世, 尹克荣看見姐姐常在白天時, 孤寂 地望向天空的半月, 便以此為题材創作了這首歌,一方面描繪了姐姐失去親人的寂寥, 另一方 面, 也暗喻痛失國土的痛苦(朝鲜當時正被日本侵佔)。

此曲在1950年被譯成中文, 傳入中國, 成為十分流行及受歡迎的兒童歌曲。

原版朝鮮文的歌詞只有一段, 而中文的卻有兩段。「百度」中也附有朝鮮文的歌詞, 想知道與 中文版本的歌詞有多大關係, 曾嘗試用 Google 來翻譯, 得到的結果是不太理想, 不過亦能捉摸 到多少原意。各位有興趣的, 不妨「百度」一下。

《小白船》的中文歌詞: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

有隻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樹

白兔在遊玩

槳兒槳兒看不見

船上也没帆

飄呀飄呀飄向西天

渡過那條銀河水

走向雲彩國

走過那雲彩國

再向哪兒去


閃着金光

晨星是燈塔

照呀照得亮

晨星是燈塔

照呀照得亮

 

中文版《小白船》


 

《半月》的朝鮮文歌詞:

푸른하늘 은하수 하얀 쪽배엔

계수나무 한나무 토끼 한마리 돛대도 아니달고

삿대도 없이 가기도 잘도간다 서쪽나라로

은하수를 ~너서 구름나라로 구름나라 지나

어디로 가나 멀리서 반짝 반짝 비치이는

샛별이 등대란다 ~을찾아라

 

朝鮮文版《半月》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由「集水時間」到「火警疏散程序」


前篇提到, 了解「集水時間」, 是有效避免被「山洪爆發」所困的關鍵。有些朋友, 可能仍然不 明白, 為何大量水會突然湧至?

水的物理性質, 及在工程學上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 不容易找到類同的東西。不過, 有個 較為接近的類比:「戲院散場」。各觀眾差不多同時起身, 向出口處走去, 就如雨水落在集水區 中, 「水向低流」, 每滴水最終都是向著河那邊流過去。座位靠近出口處的觀眾, 一起身、行兩 三步, 就可走出戲院, 這只是少數的十個、八個人, 街上的行人不會覺得有甚麼分別,正如就近 集水區出口處的水, 流入河中, 對水流量沒大影響。

其餘的觀眾, 需要由座位的行列, 走出公眾通道, 才能走到出口處, 正如落在集水區中的水, 先流 入最近的山坑中, 再流到山谷下, 然後才流入河裡。當每一行都有觀眾走到公眾通道後, 來自離 出口處較遠的觀眾, 就會被從較近行列走出來的觀眾所阻擋, 而被迫慢下來, 隨著有更多人走出 來, 公眾通道上就開始「塞人」了, 就等於有更多的水經山坑流到山谷下。但水不會跟人一樣 的慢下來, 水是不會「塞水」的, 「水向低流」, 是地心吸力造成水向下流的不可阻擋的力量。 隨著水量增加, 水會採取流得更快、更急、更流來解決。在「集水時間」過後, 從集水區中流 出的水, 達到最高的流量, 在下游處就會感到, 大量的水突然從上游湧至。

從「戲院散場」的模式, 帶出一個現實的情景, 火警時的「疏散程序」了。

在多層大厦發生火警時, 在各層中的人, 都會在第一時間, 沿樓梯向上或向下疏散。情況就如 「戲院散場」一樣, 在最近地下或天台的一、兩層的人, 很快就會到達地下或天台,但在中層 的人, 不論向上或向下走, 都會在樓梯內遇上「塞人」的情況, 這反而增加了在疏散過程中, 在 樓梯內出現意外的機會。根據本人曾受過的訓練得知, 火是向上燒的, 在起火的一層以上的樓 層, 受波及的風險遠高於以下的樓層, 所以安全的疏散程序, 特別是在大 型的、有多人的辦公 室大厦, 應該是: 當然首先是疏散起火的一層, 然後是疏散之上的兩層、及之下的一層, 然後再 是上兩層、下一層,…., 如此類推, 直至完全疏散名樓層為止。

根據建築條例, 在樓梯的防煙門必須是雙層, 以確保隔煙的作用, 物質方面必須能抵受兩小時的 火燒, 使大厦內的人有足夠時間疏散。另外, 防煙門必須在任何時間都保持關閉, 與大厦內的走 廊隔開, 以免在發生火警時, 起著「煙卣效應」, 讓煙走入樓梯中, 影響疏散人群的安全, 而且各 人在疏散入樓梯後, 亦應馬上把防煙門關上。

多一點常識, 「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