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用好互聯網技術」


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開幕演講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未來沒有一個人能離開網絡而存在,未來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

約在25年前, 一個新名詞開始流行, 就是「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樣樣都「電腦化」, 最直接的表現是有個螢光幕和鍵盤, 辦公室中以前用紙筆的工作, 代之為打電腦, 零售店以前手寫收據, 也變成打電腦。

在同時平衡發展的是互聯網, 雖然在技術上、管理上還不太成熟和穩定時, 已被認定為世界的未來, 懂得一點設計網頁的人, 瞬間炙手可熱, 無耐因為真的是「先天不足」, 終至2000年的「科網爆破」。在那時互聯網與一般人的關係, 可能只是近乎免費而又快速的email, 傳送電子賀卡等, 又因為當時的互聯網屬「無皇管」地帶, 很多人都敬而遠之。

「科網爆破」後, 暴露了互聯網不足之處, 反而有機會讓技術專材們作針對性的補救和發展。在電腦硬件運作速度、記憶體的增強的配合下, 平板電腦、觸式屏幕, 加上電話通訊技術的升級、WI-FI 的普及, 才真正為互聯網世界提供結實的基礎。約10年前, 智能手機的出現, 亦在電話通訊技術的支援下, 2G, 3G, 4G, 手機亦變成為一部隨身的微形電腦, 可以接上互聯網, 世界就突然間變得小得多, 一切都好像在指掌間, 為手機而發展的APPS, 幾乎涵蓋生活的每部份, 一機在手, 好像是無所不能, 不過, 令這一切成為可能的, 都是那默默在背後工作的互聯網。

要「用好互聯網技術」, 關鍵在個「用」字。筆者自問材疏學淺, 不敢在此咬文嚼字, 互聯網作為一件工具, 在「用」的方面, 起碼有「使用」和「利用」兩個層次, 結果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個「使用」者, 是在「用」這件工具能做得到的功能, 就是那無時間、空間、地域限制的溝通能力, 如銀行提供網上銀行、零售業提供網上貨品目錄和訂購等, 方便客戶, 亦同時減低自己的經營成本。而「利用」者, 則是在這件工具能做得到的功能上, 增強該等功能, 甚至發展和添加新的功能, 如一些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等。

在馬雲發表要「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同時, 澳洲昆士蘭省的教育部長宣布, 從明年開始, 該省會為從幼兒園至第十班的學生, 提供必修的電腦程式教育, 以確保他們能追得上, 和掌握得到未來科技發展的能力。

未來是屬於能「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 更屬於能適時掌握機會的年輕人。

1 則留言:

  1. 我每日都會同我的一對仔女一齊上網, 希望他們自小就識得上網, 為日後做好準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