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已退休享清福的老友, 與一班志同道合者,
每星期行山遠足兩至三次, 一則可保持身體健康, 更重要的, 是保持活躍的社交活動。不過, 在現時這般酷熱及潮濕的天氣下去行山, 特別是已過 「耳順之年」的人士, 中暑的風險相當高。
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 身體會從空氣中吸收熱量,
令體溫升高, 但人體的自我保護機能, 會盡量保持體溫在37度左右, 若升得過高,
身體就會開始出汗來排走過多的熱量。但如在山間 樹林等潮濕的環境中, 排出到皮膚表面的汗水難以揮發,
減低散熱的作用, 人的體溫可能會繼續 升高, 如果持續升到39.5度以上, 身體的自我保護機能可能會出現不能正常運作,
甚至可能停止 出汗散熱, 出現中暑的徵狀, 如抽筋、休克等, 甚至有生命危險。
與其知道如何在野外環境下為中暑者急救, 不如好好地預防不要讓其發生。方法其實很簡單:
選擇路線要量力而為, 要挑戰山高路遠, 還是留待秋冬較涼的時份為較佳。裝備上最好是戴闊 邊帽、穿著用天然纖維造成、吸汗透氣的衣服, 顏色最好是淺色的, 能較有效地反射陽光, 減少 吸熱。上路前應準備足夠亁淨的食水, 沿途上要保持定時補充水份, 但不宜在短時間內大量飲 水, 以免出現「水中毒」。不防考慮帶一些所謂「運動飲料」,
能有助補充因出汗而失去的電 解質。
沿途上有可能會見到山水溪澗, 水會很清涼,
但未經消毒, 建議絕不要貪一時之快而飲之, 以免 引起腸胃病, 但不防可用來洗洗手, 如可能的話, 浸浸腳則更佳。因為手和腳, 表皮面積與體積 的比例, 是全身體最大的, 即散熱效率最高, 卻不會吸熱。所以在天氣寒冷時, 容易出現手腳冰 冷, 如身體感到冷, 將手浸在熱水中,
只能令手暖和, 而不能吸熱溫暖身體。但在炎熱天氣下, 將 手和腳浸在水中, 會很有效的散走體內的熱量, 減低中暑的風險。而且, 水的散熱效能, 是空氣
的50倍, 遠比撥扇的效果好。
如此類推, 在萬一有同行者出現中暑,
第一時間當然要打999求救, 跟著是盡快、盡量為其散熱, 如在其身上澆水, 再用撥扇的動作加速水份蒸發來散熱, 效果會很好。
還是那一句: 行山為的是健康,
無謂攞命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