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一)

前篇提到, 旺角的荷李活中心前身是荷李活戲院。

以前香港的建築物條例, 限制戲院之頂上, 不可以有建築物。在八十年代初開始, 香港的經濟 急促發展, 市區旺地的地皮有價, 佔地多而不容有上層建築戲院, 陸續被收購, 地皮改建為高樓 大厦。除了現時的荷李活中心以前是荷李活戲院之外, 在彌敦道沿途, 以前曾經有過接近二十 間戲院。

從旺角的太子道開始, 沿著彌敦道往尖沙咀方向走, 最先的是「東樂戲院」, 是真正的「戲院」, 因為設有舞台, 可作表演之用。在七十年後期改建為現時的模樣, 下面的幾層商場, 前身屬於 「大大百貨公司」, 老闆是六十年代的一位青春偶像的丈夫。該公司令人印像最深刻的經營手法, 是「逢星期五、六、日, VISA咭俾錢有八折」。後來「大大百貨公司」, 改建為現時的 「聯合廣場」。

在「東樂戲院」隔著水渠道的對面, 是「麗聲戲院」, 專門放映首輪西片。在七十年代初期, 在其旁邊的水渠道, 又興建了「凱聲戲院」, 既放映首輪西片, 亦放映首輪港產片。兩間首輪戲院共處一地, 「梗有一片啱你睇」, 令至旁邊的西洋菜街及弼街, 終日人山人海, 街邊小販雲集、特別是售賣傳統小食的, 如豬皮、魚蛋、牛雜、煎釀三寶、臭豆腐、碗仔趐、雞蛋仔、 煨魷魚等, 簡直就是一條「食街」。在每天下班的時間, 混合看「五點半」及「七點半」的人群, 真正十分「大場面」。當警察或當時的「小販管理隊」一到時, 各小販均「快閃」, 只剩下街上一大群「食客」, 各自手上拿著碗碗碟碟在進食, 實屬奇觀!這「兩聲」戲院, 在九十年代 初期, 一起改建為現時的「始創中心」, 再加上政府即極管制街邊熟食小販, 令「食街」此情不 再。

在「兩聲」戲院隔著彌敦道的對面,  在荔枝角道與彌敦道夾角的地方, 是「大世界戲院」, 是一間比較小型的戲院, 放映首輪港產粵語片, 與「金陵」、「國民」、「好世界」等是屬同 一 院線。後來改建現時的「嘉業大厦」。

從「兩聲」戲院再往南走, 經過旺角道之後, 就是亞皆老街。在亞皆老街與西洋菜街交界的地 方, 在八十年代之前是「新華戲院」, 是一間相當「舊」的戲院, 在八十年代拆卸之前, 好像完 全沒有裝修過一樣, 所有座位都是木板櫈, 所以通常都只是放映二輪西片、或「經典」西片而 已。在拆卸之後, 改建為「華僑商業中心」, 下面的幾層是「中國國貨公司」; 「中國國貨公 司」結業之後, 轉為「華潤」, 但只是維持了很短時間之後就結束; 之後就變成現時的商場了。

另篇再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