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小孩子的水壺與 BPA


為了給孩子買一個「安全」的水壺, 一位同事花了好幾天的中午休息時間, 到處去尋找。她的 所謂「安全」的標准是: 要輕, 不想孩子「負擔」太重; 不容易打破, 以免碎片割傷孩子; 不想是 鋁質的, 擔心影響孩子腦部的發育, 日後還會增加「老人痴呆」的風險; 塑膠造的, 會全部乎合 以上的標准, 但卻又怕即使是放在書包內, 在太陽照曬下的熱力, 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毒素; … …; 等等。

時到今天, 幾乎沒有甚麼東西是「絕對」安全的, 我提議她去找一些不銹鋼造的、但需要有標 簽顯示「BPA Free(即「不含BPA) 的。

甚麼是「BPA」呢?

BPA, 英文全寫是 Bisphenol A, 中文譯作「酚甲烷」, 是一種有機化學產品, 用作化工原料, 基 本的用途是用來生產各種塑膠原料, 更是那些俗稱「不碎膠」的主要成份。「不碎膠」常用於 各種水瓶、嬰兒奶瓶、運動裝備、醫療器材、補用的材料、眼鏡鏡片、CDDVD、及各種家用電器的外殼等。BPA還有用於各種不同用途的密封劑、防水劑、水管內的防氧化塗層等。還有用於生產「環氧樹脂」, 「環氧樹脂」幾乎被用於所有的食品包裝、紙包及罐裝飲品的包裝內部塗層材料。現時全世界每年生產及使用超過二百萬噸的BPA, 「一言以敝之」, BPA幾乎是無處不在的。

然則為何又要是「不含BPA」的呢? BPA 有何不妥?

雖然 BPA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學產品, 但早在三十年代中期, 人們就發現了 BPA 有類似 雌激素的性質,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上, 都引起爭論。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就開始有 大規模將 BPA 應用在以上所提到的領域中。到了2008年,一些國家的政府, 開始對它用在日 常消費品的安全性, 正式提出質疑,並陸續採取措施, 要求生產商將有關產品回收、及停止使 用 BPA

2010年九月,加拿大成為第一個將 BPA 列為有毒物質的國家。而之後的歐盟, 亦和加拿大 一樣, 全面禁止 BPA 用於生產嬰兒奶瓶。在去年9,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 公佈了一份研究報 告, 是以猴子進行實驗, 結果證實, BPA 會影響雌性猴子的生殖系統,導致卵子的染色體異常。

早在五、六年前, 已看過類似「將塑膠水瓶放在陽光下, 會釋出有害物質, 特別對女性不利」, 及「不要重複使用瓶裝水的塑膠水瓶」等的報告, 所針對的, 可能都是 BPA。其實, BPA 的「溶點」是攝氏160, 而且因為是有機化學物質, 只溶於有機化學溶劑中, 若用含有 BPA 的塑膠容器來盛載高脂肪的食物, 在加熱時, 有可能會令塑膠內的 BPA 釋出。

在塑膠容器方面, 通常在底部都有個三角形的循環再造標誌, 中間有一個由17的數目字, 1 24、及5代表塑膠物料不含有 BPA, 3 6 是含有 BPA PVC 塑料, 7 代表其他塑料, 即是循環再造的塑料也, 甚麼塑料都有可能在其中, 有可能含有 BPA。

現時市面巳有清楚標示BPA Free」或「不含BPA」的塑膠製品, 亦有我所提議的沒有 BPA 塗層的不銹鋼容器, 都可能會是較令人放心的選擇。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麪飽樂隊」的Aubrey


網上傳來一個視頻,  Bread 的名曲之一 Aubrey, 主唱者是 Bread 的靈魂人物 David Gates.

以女孩子的名字為歌名的流行曲, 實在多不勝數, 很多時都會只是「左耳入、右耳出」, 聽過就 算, 不會令人留下甚麼印象, 那就真的是「流行一時」的歌曲而已。當然亦有不少例外, 不但令 人記得, 而且經常有人提起、尋找、「翻聽翻唱」的, 那就是所謂「金曲」與「流行曲」的分 別吧。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以女孩子的名字為歌名的, 包括去年提過的 Rose、最俏皮的是 Paul Anka Diana、最活潑的是 Johnny Tillotson Judy Judy Judy、最狂放的是 Tom Jones Delilah、最「長氣」的是 Beetles Hey Jude、歌詞最簡單的是 Bee Gees Melody Fair、 最情深款款的是 Barry Manilow Mandy、如果真得要說最幽怨迷離的、可能是張學友的 「李香蘭」、而最優美的, 就是 Bread Aubrey 了。

最初接觸到這首歌, 是在七十年代時, 在香港電台下午的流行曲節目中, 已故的陳任, 很喜歡叫 他們做「麪飽樂隊」, 亦經常播放「麪飽樂隊」的歌, 播得最多的, 就是〈If〉及〈Aubrey〉。

Aubrey Bread 1972年的錄音, Bread 的主音歌手 David Gates 作曲、填詞、主唱、及 監製, 據說靈感是來自他看過 Audrey Hepburn (柯德莉夏萍) 在六十年代初期所主演的電影 Breakfast at Tiffany’s (香港譯作「珠光寶氣」) 之後, 對她的印象極為深刻, 就以一個相近的名 字 Aubrey, 寫了這首歌, 被認為是 Bread 的所有歌曲之中, 旋律最優美的一首, 但卻帶著淡淡的 憂鬱、哀愁。歌中的女孩子 Aubrey, 如夢如幻、似曾相識、但卻又從未見過面的, 就像是在看 電影時, 見到銀幕上的 Audrey Hepburn, 可望而不可即。

Bread 推出 Aubery 不夠一年, 已被十多位當年「當時得令」的流行歌手所翻唱。此曲最大的 特點, 是全由 David Gates 獨唱, 完全沒有人聲和唱, 只有弦樂輕輕的在背景伴奏, 間中配以結 他作節奏, 更有趣的, 是完全沒有敲擊樂, 是流行曲中極罕有的編排。中間那一小段的「過門」, 尤其動聽, 令全曲生色不少。

Aubrey的歌詞如下:

And Aubrey was her name,
A not so very ordinary girl or name.
But who's to blame?
For a love that wouldn't bloom
For the hearts that never played in tune.
Like a lovely melody that everyone can sing,
Take away the words that rhyme it doesn't mean a thing.

And Aubrey was her name.
We tripped the light and danced together to the moon,
But where was June.
No it never came around.
If it did it never made a sound,
Maybe I was absent or was listening to fast,
Catching all the words, but then the meaning going past,

But God I miss the girl,
And I'd go a thousand times around the world just to be
Closer to her than to me.

And Aubrey was her name,
I never knew her, but I loved her just the same,
I loved her name.
Wish that I had found the way
And the reasons that would make her stay.
I have learned to lead a life apart from all the rest.
If I can't have the one I want, I'll do without the best.

But how I miss the girl
And I'd go a million times around the world just to say
She had been mine for a day.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漁歌晚唱》與《漁舟唱晚》


前篇提到的《慳水歌》, 是用廣東音樂《漁歌晚唱》為旋律填詞而成。填詞人不詳, 但作曲者,  則是香港的一位廣東音樂作曲家呂文成, 是他在三十年代末期的作品, 描寫時近黃昏, 漁船收網 返航, 漁民們彼此對歌爲樂的情景。

這是一首典型的廣東小品音樂, 全曲只有28小節, 由高胡領奏, 速度屬於稍快, 更能表現漁民們 輕鬆快樂的情景。此曲很多時被用於粵曲的小調中, 但也曾被填上歌詞, 以同名廣東歌唱出, 但不太流行, 記憶中歌手好像是星架坡的麗莎, 在七十年代初期唱過的。

另一首音樂, 名字很容易與《漁歌晚唱》混亂的, 就是《漁舟唱晚》, 作曲者是婁樹華, 原本是 一首古箏獨奏曲, 旋律優美, 極富詩意,  後來被改編成為多種不同樂器的版本, 最常聽到的, 是 高胡與古箏合奏、及小提琴獨奏, 亦也曾聽過樂隊的版本。個人最先接觸到的, 就是小提琴獨 奏的版本, 以小提琴演譯中國音樂, 「味道」可能會不夠「正宗」, 但小提琴的表現力相當豐富, 效果非常理想。

1982, 電視台播出由日本拍攝的紀錄片集「絲綢之路」, 裡面的配樂是由日本的喜多郎所 作曲, 及由他以 Symphonizer (姑且譯作「交響樂合成器」, 其實是一架大型電子琴, 聲稱可以 模仿一隊交響樂隊的演奏效果)演奏。 之後, 在香港除了掀起一陣「絲綢之路」熱之外, 還掀起 另一陣 Symphonizer 電子音樂熱, 喜多郎也因而在1983年的復活節期間, 在灣仔新伊館演出 過。

這陣電子音樂熱, 也傳到中國大陸。在1983, 法國電子音樂人 Jean Michel Jarre (著名的荷 李活電影配樂人 Maurice Jarre 的兒子), 被邀請到北京, 與中央民族樂團合作演出。其中一個 曲目, 是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出《漁舟唱晚》, 同台的 Jean Michel Jarre 則作後續「即興」演奏, 雖然他的旋律與《漁舟唱晚》完全無關, 但亦頗為優美。之後, 竟然在香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 「漁舟唱晚」熱, 而那「熱」的「漁舟唱晚」, 又竟然是「來路貨」, Jean Michel Jarre 的 「後續」版, 而非那原版的「中國貨」! 更有趣的是, 那段所謂「漁舟唱晚」, 被填上歌詞, 以廣 東歌唱出, 而且還「鬧雙胞」。

當時的兩大廣東填詞人盧國沾及鄭國江, 分別與當時的兩大男歌手關正傑及林子祥(Lam) 合作, 盧國沾與關正傑的版本就叫<漁舟唱晚>, 而鄭國江與阿Lam的版本則叫<水中蓮>。 <漁舟唱晚>的詞相當愴涼而無奈, 而<水中蓮>則如題所示, 清雅而詩意。

兩位都是個人喜歡的歌手, 以歌論歌、以詞論詞, 是名有千秋, 不相伯仲。但個人認為, Lam 的<水中蓮>, 定調太高, 令阿Lam唱起來有十分勉強的感覺, 不利於聽覺上的享受; 反觀關正 傑, 以他沉厚的聲線, 更能演譯歌詞的內容, 在當時是較為受歡迎的一首, 亦是之後較多人還會 記得的一首。


林子祥:<水中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ygDSCDDmBI


關正傑:<漁舟唱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qgkT2uhtIQ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1963年制水與「慳水歌」

天文台預測, 香港今年的雨量會較正常低約一成, 是連續第3年降雨量偏低。雖然本港的日常用水主要是來自「東江水」, 但近年廣東、廣西、及雲南的降雨量均減少, 東江的流域也面對水資源的壓力, 我們不能再以為一扭開水喉, 水就會源源不絕, 應該要開始慳水了。

在過去的50年, 香港曾經面對過三次因為天旱、雨量減少, 而要實行制水措施。最近的一次, 應該是在1981年的下半年, 但好彩的是, 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間的3個星期內, 連續有兩個颱風襲港, 其中在9月中旬的一個, 更曾掛起過十號風球, 帶來連場豪雨, 所有水塘均告滿瀉, 就此取消制水, 直至現在。

再上一次的, 是1967年, 雖然當時已有「東江水」, 但因為仍在初期, 供水的能力還是有限, 不過, 那次制水只屬短暫的。

最嚴重的一次, 莫過於1963年, 由年中開始,「四日供水四小時」, 即每隔四天的下午四時到八時才供水。開始制水時, 正值盛夏, 可想而知, 當時的市民苦況如何。當年還有很多市民是住在舊唐樓中的「板間房」, 面積約由50到100平方呎左右, 一家人的所有生活空間, 全在裡面, 還要動用一切可以用來裝水的盤盤桶桶, 都只可以放在房中。那些住「牀位」的「黃老五」們, 就不知怎樣儲水了, 所以就有如電台的播音趣劇中的: 「今晚約了女朋友, 同包租婆借兩殼水沖個靚涼先」。

那些住在沒有獨立厨房和厠所的「徙置區」七層大厦、及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山邊木屋區居民, 情況就更苦, 一 到供水時, 就得全家總動員, 帶齊一切可以裝水的器皿, 到「街喉」處排隊輪水。當年因為高樓大厦的住宅還不多, 供水的水壓比較低, 越高層的水壓就越低, 所以會經常聽到有人大叫「樓下閂水喉! 樓上冇水用」! 那種苦況, 就算是現時 50歲以下的「60後」, 也未曾經歷過。

當年為了可讓居民減少用水, 學生不用穿著白恤衫、白裙的校服上學; 除了紀律部隊之外, 政府公務員也不用穿著制服上班。政府也關閉公共泳池、體育館、及部份公厠等, 更不為到港的外國貨輪加添淡水。除節流外, 還要開源, 政府租用了10艘運油輪, 經清洗之後, 到珠江口處抽取淡水運回香港。

民間方面, 則各出其謀。受制水影響最深的, 當然就是那些耗水量大的工業, 如漂染及飲食業等, 不過通常那些漂染廠都有自己的水井。而就有不少人以貨車運載大水缸, 到新畀山邊的河流溪澗抽取淡水賣給茶樓酒館, 更有漁船到離島處去抽淡水呢! 不過, 在市區中有水井的工廠、商戶, 不少也免費給井水與附近的居民使用。

如此的制水措施, 實行了大約一年, 到1964年5月尾, 因一颱風吹襲香港, 帶來連場大雨, 所有水塘都滿到瀉, 制水措施才取消, 恢復全日24小時供水。到翌年的1965年3月1日, 「東江之水越山來」之後, 情況才更進一步舒緩, 但仍不是一勞永逸。

當年政府為了不斷提醒市民要慳水, 特地編排了一首《慳水歌》, 經常在電台播放。旋律是廣東音樂《漁歌晚唱》(並不是《漁舟唱晚》), 歌詞如下

食水應慳,不要亂咁「side,

水咁有用,定要寶貴,

各人用水應有限制,

儲呀一滴水,請勿呀休浪費,

人人呀要慳,人人呀要一呀齊,

洗身不要用太多,

閒日煮飯時,少啲水呀亦夠洗呀米,

要儲埋大堆污糟衫,污糟衫褲不必要逐件洗,儲水過量無謂,

壞咗水掣,就要修理,無容遲滯,

齊節儉,用水應有限制,

望人人記住,

食水應慳不要亂咁「side」,水咁有用定要寶貴。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數字不說謊, 說謊者玩弄數字


一條簡單不過的算術「四則題」, 原來在過去的十多年中, 已有過無數的討論, 究竟答案應該是 那個, 相信至今仍未有「盟主」能「一統江湖」, 定下結論。

數目字的計算, 其實絕對不應有無稜兩可,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問題就是, 不同的人對那條 「四則題」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演譯, 那就出現不同的答案了。好彩老闆計數出糧、或是飲 茶埋單找數時, 都有一個很清晰的計算法, 否則就肯定天下大亂了。

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不難會接觸到一些所謂「調查報告」、或「統計結果」等, 都聲稱是 通過分析背後的一大堆數據, 而得出結果的。有時, 調查統計所用到的「術語」, 好像是不想讓 一 般市民大眾能夠明白, 常令人摸不著頭腦, 但有些卻有極富彈性, 「講咗等於冇講」。

首先, 所謂「統計、調查」, 是有關測定、收集、整理、歸納、及分析那些反映客觀規律的數 據, 並不是、也不能用來作為「證明」甚麼的依據。「統計結果」只反映事物的相關性, 並不 能用作為準確「預測」的方法。但是, 如何收集、如何歸納、及如何分析, 全都有相當大的迴 旋空間或自由度, 亦即是說, 完全可以將整個過程倒轉, 根據一個已既定、或是心目中的結論, 然後決定如設計問卷、如何挑選調查對象等。例如, 問卷中在對某項事的態度, 只有「反對」 及「無意見」兩個選擇, 就很明顯不夠客觀了。

當然, 這是一個極端的假設。但是, 即使是客觀上隨機所獲得的數據, 如何分析、或如何「包 裝」那些數據, 仍然可以因人而異、因「目的」而異。

據說在1987, 當時的港英政府, 曾就香港市民對「直選」當時的「立法局」議員的時間表的意見, 做過一次民意調查, 所收集到的數據是: 35%接受調查的市民, 贊成翌年1988年實行「直選」、其餘的由1989年到1996年的8, 每年都得到若干百份比的市民的贊成。如果單從數字上來看, 1989年到1996年的8年的總「贊成率」, 100%-35%=65%, 而平均每年只得約8%的「贊成率」, 對比起來, 1988年的35%, 顯然是「贏到開巷」, 應該是「最高票數」的當選者。但是, 在公佈的結果是: 《有65%的接受調查者, 「不贊成」1988年實行「直選」, 而「贊成」其他年份的, 平均不到10%》。

馬克吐溫(Mark Tawin) 曾有話: “Figures don’t lie, but liars figure”, 姑且意譯作「數字不說謊, 說謊者玩弄數字」。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運動很重要, 但卻要自願


前幾天看到朋友的一篇文章《不動也可運動》, 確實獲益良多, 也馬上與好友們分享。

運動的好處, 除了增強體質之外, 還可以減低心理壓力, 確是身心皆受益。但是, 有些人真的完 全不喜歡運動, 如果因為是醫生的囑咐、或是家人的催促而「被迫」去做, 效果又會如何呢? 為 了比較「自願」與「被迫」做運動後, 對情緒及抵抗壓力的影響,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神經科 研究中心的一批科學家, 就用老鼠做了一項實驗。

實驗為期六個星期。他們挑選了一批健康的成年雄性老鼠, 條件是牠們都是很活躍及愛好跑 步。首先是讓老鼠們任意在轉輪上面跑, 研究人員在旁細緻地記錄每一隻在日間開始跑的時 間、所跑的時間的長短、速度等。有些老鼠跑起來會時快時慢、時而暫停又再開始, 這些各項 變化的規律, 研究人員都一一記錄下來, 然後把牠們分為四組。

第一組老鼠如常一樣, 自由自在地任由牠們喜歡甚麼時候跑、甚麼時候停、跑多少、跑多快, 全由牠們自己決定。

第二組老鼠則被放在電動的轉輪上, 轉輪的運作完全由研究人員控制, 盡量模擬所記錄得的個 別老鼠所跑的規律及運動量。老鼠們毫無選擇, 在轉輪轉動時, 無論是多快或多慢, 都必須要跟 著跑。

第三組的, 被放在專為老鼠而特製的小型跑步機上, 研究人員隨意控制跑步機開動或停止, 完全 不依照個別老鼠的規律, 但都是以均勻的速度運行, 在上面的老鼠, 也是毫無選擇, 都必須要跟 著跑。

最後的一組老鼠, 不知道是最幸運的還是不幸運, 完全被「投閒置散」, 在實驗的六個星期內, 完全沒有跑步。

六個星期之後, 就要測試每隻老鼠的焦慮程度、和對抗壓力的能力。每隻老鼠都會被分別放進 一個牠們完全陌生的籠裡, 裡面的環境如迷宮一樣, 有些地方很光亮, 亦有黑暗的角落。以動物 的習性, 如果牠們在陌生環境中停著不動、或迅速躲進黑暗的角落, 都顯示牠們感到焦慮和壓 力。

測試的結果是: 第三及第四組的成員, 都是第一時間躲進黑暗的角落, 並盡量躲在那裡; 而第一 及第二組的, 在第二天就開始走出來光亮的地方, 顯示牠們的情緒是正常的。

從這項實驗看來, 即使是如第二組的被迫運動, 仍會在對抗情緒壓力上有幫助, 總比完全沒有運 動的好。至於第三組為何會有如此的結果, 可能老鼠們是完全是被迫單調地在跑步機上以均速 地跑, 既不知道甚麼時候會開始、亦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停、也不知道要跑多久、多少, 造成有 「前路茫茫」之感。

當然, 人類是不同老鼠, 是有自覺性的, 如有需要去做, 就必須去做。無論是醫生的囑咐、或是 家人的催促, 都是如第二組般的「良性壓力」而已。

所以黃師傅都有話: 「記得晨, 運呀, 阿蘇!
 
不動也可運動:你沒有藉口不做運動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au/2013/03/blog-post_12.html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臉書」給你「睇相」


時到今天, 有「上網」的人, 相信已沒有太多沒有玩「臉書」(Facebook, 簡稱 fb ) 的了。就是 一位朋友, 前兩年還曾表示過, 在試圖開設 fb 戶口時, 「幸好沒有作最後一click, 否則…., 但 近兩個月, 也見到他在 fb 中「出現」了。

據最新的估計數字顯示, 全世界有超過十億個 fb 戶口, 平均每天上載的相片數以十億計, 留言 就更多。這些相片和留言, fb 的用戶來說, 是儲存在「雲端」, 即是地球上的「某處」, 那 「某處」究竟在那裡呢? 用戶無須知道、也無從知道, 只要是上載者和他願意分享的「朋友」, 隨時隨地(當然是需要可以「上網」), 都可以看到的。其實所有那些資料, 都是以電子檔案的形 式, 儲存在 fb 的數據資料中心。那些資料, 可能對 fb 用途不大, 但早在幾年前, 在外國已有些公 司、及「薦人館」等, fb 上搜集有關應徵者過去曾發表過的留言、去過甚麼地方、做過甚麼 等, 以判斷是否可以是一個合適的僱員。如果個人一向都是「謹言慎行」的, 應該無須擔心。

最近,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批研究人員, 分析了8,000個美國 fb 用戶的 LIKE () 的習慣, 可以很 準確地了解他們的個性及行為, 就好像是給他們「睇相」一樣。這裡所講的 LIKE, 是用戶所 LIKE 的商品、牌子、音樂、電影、及所到的娛樂場所等。其實這應該沒有甚麼神奇, 甚麼類型 的人會有甚麼愛好, 那些做「市場學」的人, 一早就已經瞭如指掌了, 他們的分析, 只不過是把 「因」與「果」倒轉而已。

不過, 在去年有荷蘭的學者對 fb 用戶的研究, 相信大家會更感興趣。

那項研究發現, 不論男或女, 一個人的容貌, 固然是吸引其他人, 跟他或她做「朋友」的一個重 要因素。這點很正常, 「愛美乃人之天性」也。但是, 他或她的 fb 朋友」們的容貌, 亦有相當 的影響。該項研究首先是「製造」出幾個人的 fb 戶口, 有型男靚女, 亦有不太吸引者, 詳細列 出他們的個人資料、各項愛好等, 然後找來742131歲的男女大學生, 要他們為那幾個戶口 的人的「吸引力」給分數、及他們是否願意成為那幾個人的朋友。發現在「朋友」中都是型男靚女者, 得分平均都比相反者高20%。無他, 自古有話, 「未觀其人, 先觀其友」是也。

看來, 想用「烏雲托月」來抬高自己, 未必是條好「橋」呢!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低糖飲料」更健康?


天氣漸暖, 「飲汽水」的季節又開始了。在「三高」邊緣的同事們, 深知道一般的「汽水」含 頗高的糖份, 不但會轉化成「卡路里」, 令體重增加, 還會增加出現「2型糖尿病」、心臟病、 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均認為市面上早就有各種「低糖汽水」、甚至「無糖汽水」, 應該可以放 心享受冰凍「汽水」, 而無需擔心有關的風險。

「保鏢, 咪住」!

出現糖尿病, 是因為胰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 令至血液中的糖份過高, 因而損害細胞, 而導至多種病症。另一方面, 體內過多的脂肪亦會影響「胰島素」的運作,所以超重者亦會有 較高的出現「糖尿病」的風險。

過往以來, 人們都以為飲一般的「汽水」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是因為其中的糖令體重增 加, 而間接令至出現「糖尿病」。人體並不會區分來自食物或飲料的「卡路里」, 很容易令人 以為飲料中的「卡路里」會「唔算數」, 導至飲食過量。有証據顯示, 飲用含「糖精」的飲料, 亦會引至對甜食上癮。有學者認為, 不論一般「汽水」中的糖份, 或是「低糖汽水」中的「糖 精」, 都會促使胰臟需要突然增加生產「胰島素」, 長期如此, 加速胰臟的功能衰退, 而不能正 常生產足夠的「胰島素」。

在法國, 有一項研究婦女對糖份的反應, 總共有66,000位參加者, 全部都是在中年以上的。研究 的第一部份, 是讓她們填寫一份有關飲食習慣的問卷, 然後在之後的14年中, 研究人員保持跟進 她們的健康狀況。

研究的初步分析發現, 那些飲用「低糖飲料」的參加者, 每週平均飲2.8杯的飲品, 而飲用一般 飲料的, 份量就少得多, 只是1.6杯而已。可能「低糖飲料」者以為「冇有怕」, 而飲得較多。 此外, 在比較每週飲用同樣份量的飲料時, 發現飲用「低糖飲料」者, 出現「糖尿病」的風險都 比另一組的參加者為高。每週飲用0.5公升者, 會比較高15%, 而每週飲用1.5公升的, 則更會高 59%!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 他們只有參加者在研究開始時的飲食習慣資料, 她們有可能會在之後的14 年間, 改變了飲食習慣, 而令分析出現偏差。雖然如此, 「低糖飲料」是否有助預防超重, 仍然 是不能就此下定論, 需要更多的研究。

負責研究的專家學者表示, 無論是一般的「汽水」、或是「低糖汽水」, 內裡都含有防腐劑、 人造色素、香料等多種人體都不需要的物質, 都是「垃圾食物」, 對人體「百害無一利」, 還是 遠離為妙。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曾路德的〈天各一方〉

前幾天「財爺」在宣讀完財政預算之後,  爆出了一句「你有你嘅生活, 我有我嘅忙碌」。相信 此句應是來自曾路德在1980年的名曲〈天各一方〉, 原句應為「你有你嘅生活, 我繼續我嘅忙 碌」。
講起〈天各一方〉, 是個人最喜歡的「十大中文歌曲」之一。原曲來自1980年, 由Sony出版的 黑膠大碟 (當時CD還未流行) 《六Pair半》, 大碟中收錄了十二首歌, 全是當時的香港商業電台 的十三位 DJ 的作品。該十三位 DJ 是六女七男, 包括關西蒙、曾路得、盧業瑂、俞琤、楊振 耀、湯正川、陳少寶、樂 仕、錢錢、朱明銳、蘇施黃、梁安琪、及已故的鍾保羅, 剛好是 「六Pair半」。
〈天各一方〉是曾路得及俞琤合作的作品, 由俞琤寫詞, 是一首很特別的「」, 全首「」很短, 約為三分鐘左右, 但卻約有 2/3 的時間是由俞琤的獨白, 其餘的是曾路得的獨唱。此「」 的旋律優美、獨白中的詞令人回味無窮、加上曾路得的唱功及俞琤的獨白演譯, 是絕妙的組 合。
〈天各一方〉的音樂, 是來自1977年, 美國的一部短篇電視劇 Aspen 中的插曲 The Lovers。在 1985年, 由 Denver Music Inc. 出版的純音樂 CD 系列,  Lovers’ Romance Volume 1 中收錄為 第二首音樂,  CD 是個人的珍藏之一。Denver Music Inc. 總共出版了13張 Lovers’ Romance 的CD, 最後的一張是在 1990年的Lovers’ Romance Volume 13。
The Lovers 的作者是 Herpert  Alpert, 是美國的一名流行曲作曲家, 曾得過8次格林美獎、擁有 14隻「白金唱片」、15隻「金唱片」、及28隻流行榜第一位的歌曲。
〈天各一方〉的「歌詞」如下
 
獨白︰
     今日你同我天各一方 你有你嘅生活
     我繼續我嘅忙碌 但假如有一日
     我地真係喺路上面偶然咁撞倒
     我地會點吓頭 問候一吓
     然後已經唔知講咩好
     因為你會發現我已經改變
     正如我可能唔再認識你
     但係咁其實又有咩關係呢
     我只係知道 喺呢一剎那
     我係想念你
獨唱︰
       誰令我能情深一片 令我輕柔如水清澈
     令我心靈回復恬靜 令我拋棄內心牽掛
     重拾往年純潔美夢 讓我心靈重得安慰
     讓我安躺月下
 
獨白︰
     其實 乜嘢先至係真實而恆久嘅呢
     或者我應該就咁保存住呢一份渴望、希冀
     俾我相信世上有一幸福 垂手可得
     又永遠係掌握之外
     有時 激情捉手裡面會化為灰燼
     反而藏喺心底 可以歷久常新
     貪求思慕只因癡 一切眼淚
     思憶都係徒然
獨唱︰
       誰令我能情深一片 令我輕柔如水清澈
     令我心靈回復恬靜 令我拋棄內心牽掛
     重拾往年純潔美夢 讓我心靈重得安慰
     讓我安躺月下
     讓我安躺月

經典金曲- 天各一方1980 (俞琤、曾路得) 6 pair 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axmP1LMK4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食「低鈉鹽」更健康嗎?

同事及朋友中有「三高」者頗多, 為此, 在購買食物時, 他們都會特意選擇那些「低糖」及「低 脂」的食品, 有助對抗「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問題。有同事表示, 在「超市」的貨架上見 到有「低鈉鹽」, 顧名思義, 所含「鈉」的比例, 較一般的食鹽中的為少, 應該對改善高血壓有 幫助的吧。

且慢!

首先要搞清楚, 「鹽」與「鈉」的關係。一般的「食鹽」, 化學成份為 Sodium Chloride 「氯化鈉」(NaCl), 按重量比例計算, 鈉約佔40%, 而氯則約為60%。一般食物的包裝袋上所列 出的營養成份分析, 只 包括「鈉」份量, 按上述的比例來計算, 實際所含「食鹽」的份量, 是 「鈉」的2.5倍了。

其次要搞清楚的, 是「食鹽」對我們的身體的作用。「食鹽」中的「鈉」, 是幫助汲取並令水 份留在血液中, 調節細胞中的液體的平衡, 如果身體中沒有足夠的「鈉」, 細胞就不能保存足夠 的水份, 令至身體出現缺水的現像; 但太多的「鈉」, 又會令身體保存太多的水份, 導至出現水 腫及高血壓。

再者, 從上面所說, 「食鹽」本身並不是一樣壞東西, 但又不能吃得過量。正常健康的年青人士, 每天的上限應是2.3克左右, 即約是一茶匙, 40歲以上或有高血壓者, 上限則應減為1.5克。

第四, 「低鈉鹽」又是甚麼東西來的呢? 上面提過, 「食鹽」是氯化鈉, 每一克的「食鹽」, 應 該有40%、即0.4克的「鈉」。要減少「鈉」, 並不可能從「氯化鈉」中抽走其中的「鈉」, 而 只能用其他東西來代替「鈉」的成份, 最常用的就是「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KCl)了。 亦即是說, 所謂「低鈉鹽」, 其實是「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而已。「氯化鉀」所產 生的鹹味與「氯化鈉」差不多, 但為甚麼「食鹽」卻不是「氯化鉀」呢? 根據「美國食物及藥 物管理局」的標準, 合格的「食鹽」, 必須含有不低於97.5%的「氯化鈉」, 如是者, 所謂「低 鈉鹽」, 不但不是「食鹽」, 根本上不能算是「食物」。

第五, 「低鈉鹽」可以吃嗎? 主要的問題是內裡的「氯化鉀」。「氯化鉀」是人體細胞中的主 要正離子, 有助降低血壓, 食用少量的「氯化鉀」應是安全, 但過量則可能會令心臟停止跳動。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 都是用「氯化鉀」來作為注射死刑的, 各位還想如此的東西出現在日常的 食物中嗎? 所以「低鈉鹽」的包裝上, 也附有「溫馨提示」, 建議消費者先要徵詢醫生的意見, 才決定是否使用「低鈉鹽」。

「趕鬼入, 趕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