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前篇留言:“好麻煩, 一種黃盒仔就算啦” 。
交通燈系統的設計,
是需要各方共享有限的通過路口的空間和時間, 平衡各方的需要, 當然更重要的大前題, 就是安全。有多少交通意外造成人命及經濟損失, 都是因為肇事者想不適當地爭取時間去通過那路口的空間而發生。
現時每一個路口的交通燈,
都是由一套控制器, 來協調各個方向的車輛通過路口的時間。現以香港所用的「左上右落」的交通系統為例,
其他地方、國家所用的系統則另作別論。
在最複雜的十字路口上,
從任何一個方向的路口駛出的車輛, 都可以作直去、左轉、或右轉,
其餘的三個方向路口上的車輛, 都必須停下, 而可以在其他的時段駛進該路口。 可以看到, 在任何一個方向的路口上, 要同時沒有車輛駛出和駛入, 是完全沒有可能, 行人如要從左邊到右邊橫過該路口, 得分為「兩部曲」, 只可以在駛出車輛停止時橫過馬路左邊的一半, 再等到當該路口的車輛駛出時, 其餘的三個方向的車輛都停下, 不會駛入路口, 才可以橫過馬路右邊的一半。在這種十字路口上, 用的會是沒有按制的「黃盒仔」,
因為無論在那一邊的路口, 都一定有一段時間, 沒有汽車經過, 行人就可以安全地過馬路, 無須按制。
假定每個路口分配到駛出的時間都一樣,
在每一個紅綠燈的循環中, 行人有3/4的時間可以橫過左邊一半的馬路, 而只有1/4的時間橫過右邊的一半, 在兩段的過程中, 行人會被迫「滯留」在路中心那面積極有限、又人來人往的「安全島」上, 尤其是那些要從左邊到右邊的行人,
被「滯留」的時間會更長。若行人需要從十字路口的一邊, 去到對角的一邊,
則要連續經歷兩次被「滯留」的過程, 難怪經常見到不少「心急哥」、「心急姐」,
不惜以身犯險, 衝過馬路。
又假若不讓在任何路口的車輛作右轉,
交通燈控制器就可以同時給在同一路段上、相反方向的路口開綠燈, 則只有來自兩個方向的車輛會駛入路口,
整個十字路口的車輛流量會增加、更暢順, 行人一定有1/2的時間可以橫過左邊一半的馬路, 卻完全沒有時間空檔可以橫過右邊的一半。如果完全沒有行人需要橫過右邊一半的路口,
車輛根本無須停下, 「綠公仔」根本無須現身, 直到有行人需要過路時, 才需要「綠公仔」。那處就是由按制「黃盒仔」顯身手的地方了。
兩種「黃盒仔」,
各司其職。如果大家在需要過馬路時, 見到「黃盒仔」, 「唔知佢邊個打邊個」 , 都不妨走過去打個招呼, 一定「冇得輸」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