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電池頻頻要「乂」電?


估不到的是, 到了今時今日, 竟然還有人在「拗」這個問題。

可以「番乂」的電池, 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 手機、「板腦」等今時今日隨身必備的 物品, 所用的電池全部都需要「乂電」, 才可繼續工作。有些人習 慣了一進家門, 第一件事就 把手機、「板腦」等插制「乂電」, 以保證下次拿出街時, 不會「冇 電」。但有些人則認為, 要用到電池完全「冇電」才「番乂」, 否則電池會「短命」。誰是?  誰非?

在八十年代初的第一代的「大哥大」, 體積之所以如此大, 主要是因為電池的問題。當時所用 的, 還是「濕式」的充電池, 即如汽車上使用的一樣, 蓄電量很有限。為了要令電話能工作、及 有合理的通話時間, 電池就得要有起碼的大小和重量。

在九十年代時, 手機所用的電池, 都換成第一代的「亁式」充電池, 即「鎳-鎘電池」 (Nichel-Cadmium Battery), 簡寫為Ni-Cd, 兩個電極是由氫氧化鎳(Nichel Hydroxide),  及重金屬鎘 (Cadmium) 所造成, 電解質(electrolyte) 則是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因為鎘是重金屬, 有毒性及不「環保」, 很快就被一種「合金」(Metal Hydride) 所代替, 是為「鎳-合金電池」 (Ni-MH) , 不但比較「環保」, 而且蓄電量是前者的兩倍, 同一大小、重量的電池, 可令手機的 「待機時間」 及通話時間加倍。

兩種電池都可以「番乂」500800, 但都有同一缺點, 就是 必須要完全放電才可「番乂」, 否則蓄電量會減低, 這種特性稱為 “memory effect” (記憶效應), 令電池的蓄電量越來越少, 變 成用不了多久就「冇電」。因為電池本身的蓄電量少、及有無法避免的「記憶效應」, 當年的 用手機者, 大都隨身攜帶有後備電池, 以防「冇電」, 所以當年經常會聽到在講手機者, 忽然會 說「收線啦, 電池冇電啦」。一方面是事實, 另則是一個終止與對方通話的好藉口。

這個「記憶效應」, 影響手提電腦的用機時間更為嚴重。當年的手提電腦, 螢光幕的耗電量比 較高, 在使用時亮度不足, 所以很多人在家中或辦公室中使用時, 都會「邊乂邊用」, 這對電池 的損耗尤甚, 用不了多久, 電池「玩完」, 得以高價換新電池, 否則手提電腦被迫變成「桌面」 電腦。

這種電池的「記憶效應」, 亦令一些人有「記憶效應」, 記到了今時今日, 而且還不肯接受科技 已進步、物質而改變的現實。

2000之後, 手機的size突然細了很多, 而且在跟著的三、四年間, 競相「鬥細」, 以細為美、 以細為榮, 主要是多得「鋰電池」(Li-ion), 同一蓄電量, Ni-MH電池小及輕35%, 令電話及手 提電腦可以造得更細, 但「待機」及用機時間, 卻可以更長, 足夠一整日的需要, 無須要有後備 電池。

不過, 「世界輪流轉」, 自有智能手機之後, 到了今時今日, 手機卻是越造越大, 與希望越造越細 的平板電腦, 無論在功能、及size, 界限越來越無模糊。雖然二者當然都是使用鋰電池, 但眼 看時下人人都是一機在手, 晃似三十年前的「大哥大」, 但卻是不停的通話、打機、睇片、聽 歌等, 現在又回復到要帶後備電池了, 在「冇電」是, 馬上可以為手機、板腦「乂電」, 所以更 準確的, 應該是「後備電源」吧。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