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樂師「工傷」與西洋樂器的設計(三) - 長笛篇


終於可以「訪問」到一位專業的長笛樂師, 可以再績前篇了。

長笛(Flute) 是一件很獨特的樂器, 被認為是「最不乎合人體工程」設計的樂器, 也同樣令樂師 們「被受傷」。

小提琴所發出的音的高低, 是根據弦線振動的長度、和弦線所受的張力而改變, 所以可以製造 出不同「尺碼」的小提琴, 而音色仍可以比較「相近」, 因而可以有8種「尺碼」的小提琴, 由 「三尺孩童」到兩米巨人, 「梗有一種適合你」。長笛的音, 卻只是根據「管」的長度而改變 (「超吹」除外), 所以只可以有一種「尺碼」, 演奏者不論高矮、手的長短, 都只能用同一樣的 長笛。

絕大部份的樂器, 在演奏時, 演奏者的雙手都是在身體的正前方, 而且都是比較左右對稱, 演奏 者都很容易保持身體的平衡。而演奏長笛時, 雙手卻是完全徧在身體的右邊, 是完全離開人體 的重心。長笛全長約66cm(26), 由吹口到左手的中指間約30cm(12), 吹口到右手的中指間 約45cm (18), 單就從這三個數字來看, 演奏者起碼要有身高1.8(6), 才可以比較舒服的保 持演奏姿勢。

雙手徧到身體的右邊, 左右兩邊肩膊外則的肌肉, 很明顯的被拉緊, 而右邊近胸前的肌肉, 也會 處於緊張的狀態, 這是演奏其他樂器時不會有的。

為了要保持優美的演奏姿勢, 演奏者需要全程「高抬貴手」, 以盡量保持笛在水平的位置, 於是 就增加了雙手上臂外則肌肉的負擔。因為雙手徧離到身體的右邊那麼遠, 亦難以令長笛能縱向 地與身體處在同一垂直平面, 雙手唯有稍為移前, 頭部就得轉向左邊以遷就吹口的位置, 頸部兩 邊的肌肉, 就因而被拉緊。

演奏長笛的樂師們, 會在練習、彩排時, 盡量將雙手的位置放低, 減低以上因肌肉緊張而造成的 受傷, 但卻因而要把頭則到右邊, 造成頸部左邊的肌肉更緊張。

因為雙手徧離到身體的右邊, 雙手的手腕都要向身體方向扭, 還要同時向上翻以按音鍵, 不但使 手腕關節長期扭曲, 亦令前臂的肌肉拉緊。

「雪上加霜」的是, 演奏長笛時只有手指會動, 其餘頭、頸、肩膊、手臂等都是「凝固」不動 的, 專業樂師們, 每星期幾十小時的練習、彩排、演出的時間, 經年累月的肌肉緊張, 勞損程度, 不比體力勞動者低。

因為長笛的「尺碼」沒有彈性, 所以身材較為細小的女性演奏者, 會覺得上述的問題更為明顯, 所以會常發覺女性演奏者較多則著頭, 把笛放得較低來演奏。

長笛真正是一件「小孩莫問」的樂器, 因為「尺碼」的限制, 所以建議初學的小朋友, 身高最少 要有1.45(49), 才比較適合, 否則未必能好好「駕馭」那長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