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穀雨」談雨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 穀雨, 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下一個就是立夏了。

穀雨, 望文生義, 示雨水增多, 意味着春天寒潮的天氣基本结束, 氣温將會加快回升, 大大 有利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萬物的生長條件, 除了是太陽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水份, 而水又從何來? 不論是從河流 溪澗、或是地下井水, 最終主要都是從天上的雨水而來。

在日常有關落雨的天氣報告和天氣預測中, 都可能會聽到「間中有雨」、「微雨」、「零散驟 雨」、「局部地區性驟雨, 雨勢有時頗大」等, 在氣象學上, 是根據平均24小時的雨量紀錄, 將 「雨勢」分為七種:

毛毛雨:            少過 0.1mm

小雨:                0.1 10 mm

中雨:                10 25 mm

大雨:                25 50mm

暴雨:                50 100mm

大暴雨:            100 200mm

特大暴雨:        超過200mm

這堆數字對於一般人都沒有大意義, 反而是在夏季中出現暴雨時, 香港天文台會根據可能出現 平均每小時的雨量紀錄, 發出以顏色作為警告的訊號, 1992年使用至今:

黃雨:                超過30mm

紅雨:                超過50mm

黑雨:                超過70mm

警告的訊號的原意, 是因為昔日往往因為一場大雨, 會做成市區內多處水浸, 甚至山泥傾瀉, 交 通大塞車, 讓市民可以有所準備。現時的渠務系統及山坡護理, 已比當年大為改善, 警告的訊號 的作用, 可能是提醒市民記得帶雨具出門, 不過, 以現時香港交通系統之間的接駁, 和天橋隧道 的連接, 很多人都能做到「點到點」之間不用「見天日」,「話之佢落乜」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南加州永不下雨?


從前篇拙作中的連結, 有網友提了個問題: 「南加州真的永不下雨嗎」?

從地理上來看, 南加州位處北美的西岸, 西面是太平洋, 東面是洛磯出脈, 從太平洋吹來濕潤的 海風, 被洛磯出脈阻擋而上升, 形成「地形性降雨」, 所以沒有可能永不下雨的。

但是, 歌名及歌詞都不是這樣說的嗎?

首先, 我們都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 文不一定以載道, 況且流行曲最大的目的和作用, 只是作為消閑和娛樂, 何必對其真實性那般認真?

再者, 如果只是獨立看一句歌詞, 未免有失「斷章取義」。試看歌詞的上文和下理, 就更清楚 了。

“It never rains in California, but girl, don't  they warn ya? It pours, man, it pours”.
試譯如下南加州好像永不下雨, 但姑娘, 他們有否給妳警告: 是傾盤大雨, 老友, 是傾盤大雨啊!”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的歌詞如下 :

Got on board a westbound seven forty-seven
Didn't think before deciding what to do
Ooh, that talk of opportunities, TV breaks and movies
Rang true, sure rang true...

Seems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Seems I've often heard that kind of talk before
It never rains in California, but girl, don't they warn ya?
It pours, man, it pours


I'm out of work, I'm out of my head
Out of self respect, I'm out of bread
I'm underloved, I'm underfed, I want to go home
It never rains in California, but girl, don't they warn ya?
It pours, man, it pours
Will you tell the folks back home I nearly made it?
Had offers but didn't know which one to take
Please don't tell 'em how you found me
Don't tell 'em how you found me
Gimme a break, give me a break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金山橙」的今昔


我們日常所食到的橙, 大約可分為甜橙和酸橙, 兩種皆原產於中國南部和東南亞一帶。橙樹不 耐寒、喜温暖, 要求土质肥沃, 透水透气性好。甜橙主要分佈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的地區, 而 酸橙則較耐寒。全世界所產的橙, 60%以上的是甜橙, 香港以前食到來自加州的「金山橙」, 則 屬酸橙, 大個、「重身」、多汁 , 用來送禮、或在喜慶宴會中, 夠大方好睇 , 但是皮厚而味酸, 「好睇唔好食」, 自奉則「麻麻哋」了, 而且食時總會搞到「一手都係」橙汁, 頗為麻煩, 不及 新會甜橙的皮薄味甜, 又有橙味。

在四、五十年前加州的「金山橙」, 曾經使美國成為最大的橙的生產國, 近年卻已被南美洲的 巴西所取代, 除了因為是「彼長」, 更重要的是「此消」, 而「此消」又有遠因和近因。

最主要的遠因, 是一種由果虱傳播的細菌, 對橙樹造成毀滅性的侵害, 那種細菌, 不單只侵害橙 樹, 而是所有柑橘類的水果植物, 都會被感染。染病的樹木首先樹葉變黃, 果實由橙紅色變為青 色, 然後逐漸枯萎。此病傳染力甚強, 現時還是無藥可治, 一旦出現, 可將整個果園盡毁。從記 載中, 是於1929年最先出現於南中國, 後傳遍整個華南。在1951年傳入台灣,對當地柑桔類種 植造成致命打擊。現時已傳遍亞洲、非洲及巴西,對各地柑橘類種植皆造成嚴重破壞。1998年後, 亦於美國另一個主要的橙的種植地, 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出現, 而近年來, 西岸的加州, 亦 受到嚴重的威脅。

這種可怕的病害, 在中國名為「黃龍病」, 是最先在1950年代, 由中國農業學家林孔湘, 對此病 之成因、防治作出科學硑究。現時全世界已正式將之命名為 HuangLongBing, 是中文發音的直 譯。

「黃龍病」的細菌特性, 是屬於「不能培養的細菌」, 即不可以通過收集細菌樣本、培養和繁 殖來作更深入的研究, 就因此這麼多年來, 仍然未能找到治理的方法, 唯一能做的, 是當發現有 受感染的樹木時, 馬上斬下並銷毀, 不讓其有機會散播。到現時為止, 全球仍未發現有對「黃龍 病」有抗體的橙或柑橘類的品種。

在「金山橙」的故鄉南加州, 現時「黃龍病」的情況嚴重, 威脅到十多萬畝的橙果園, 政府與農 民合作, 加強巡查在一般民居所種的樹木有否受感染, 以防蔓延。

至於近因, 就是近幾年來持續的亁旱, 更搞到要「制水」, 種橙需要用大量水來灌溉, 單就是去 年, 亁旱已令加州損失一萬五千畝的橙果園, 嚴重影響產量, 農民對前境不表樂觀, 可能會失去 更多的橙果園。

此時想起 Albert Hammond 1972年出版他的一隻Single,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