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 穀雨,
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下一個就是立夏了。
穀雨, 望文生義,
是標示雨水增多, 亦意味着春天寒潮的天氣基本结束, 氣温將會加快回升, 大大 有利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萬物的生長條件, 除了是太陽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水份, 而水又從何來? 不論是從河流 溪澗、或是地下井水, 最終主要都是從天上的雨水而來。
在日常有關落雨的天氣報告和天氣預測中, 都可能會聽到「間中有雨」、「微雨」、「零散驟
雨」、「局部地區性驟雨, 雨勢有時頗大」等, 在氣象學上,
是根據平均24小時的雨量紀錄, 將 「雨勢」分為七種:
毛毛雨: 少過 0.1mm
小雨: 0.1 至 10
mm
中雨: 10 至 25
mm
大雨: 25 至
50mm
暴雨: 50 至
100mm
大暴雨: 100 至 200mm
特大暴雨: 超過200mm
這堆數字對於一般人都沒有大意義, 反而是在夏季中出現暴雨時, 香港天文台會根據可能出現 平均每小時的雨量紀錄,
發出以顏色作為警告的訊號, 從1992年使用至今:
黃雨: 超過30mm
紅雨: 超過50mm
黑雨: 超過70mm
警告的訊號的原意, 是因為昔日往往因為一場大雨, 會做成市區內多處水浸, 甚至山泥傾瀉, 交 通大塞車, 讓市民可以有所準備。現時的渠務系統及山坡護理, 已比當年大為改善,
警告的訊號 的作用,
可能是提醒市民記得帶雨具出門, 不過, 以現時香港交通系統之間的接駁, 和天橋隧道 的連接, 很多人都能做到「點到點」之間不用「見天日」,「話之佢落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