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就是端午節, 天氣乍熱還涼。前陣子偶然在商場聽到有人說:寒衣不入櫳呀, 驚覺現時還會有人提這句話, 但再聽下去, 完來有新的意思。
「寒衣不入櫳」的上文是「未食五月糭」, 相信是出自廣東人的民間智慧,
有人更將之引伸了兩句下理: 「食咗五月糭, 唔夠百日又番風」。上文的兩句很容易理解,
因大家都能在當時感受到這種天氣, 下理的兩句, 則需要總結過往多年的經驗沉澱而成。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在公曆則是5月27日到6月25日之間, 基於農曆相對於公曆每十九年一個循環中, 只有三年的端午節是在5月最後的幾天上, 如今年的是在5月30日, 餘下的16年中, 有11年的端午節是在6月10日或之後。這些日子代表甚麼?
6月10日的100日後, 是9月18日, 距離每年的「秋分」只有5天; 6月25日的100日後, 是10月3日, 是在「秋分」後的10天, 亦即是說, 大部份端午節的100日後, 都是在「秋分」的前後, 是秋天的中間,
就算在南方的香港, 天氣不會冷, 也早已是秋風起, 「番風」了, 「天涼好個秋」。記得在少年時候,
8月初的「立秋」之後, 雖然仍然是在放暑假, 天氣還熱, 但已可以感覺到若在太陽的陰影處, 一陣風吹來, 比較清涼和亁爽, 近十年來,
可能真的全球暖化, 這種感覺要到11月的「立冬」後才會感覺到。
回頭再說前面聽到的:寒衣不入櫳呀, 跟著的一句是: 丟晒落垃圾桶算數啦! 真令我仿然大悟。以前在天氣開始熱後, 都會將冬天著過的「寒衣」清洗、曬亁後收藏好, 留待下個冬天再著, 如今物質豐富、價廉物美, 加上無謂浪費家中有限的空間, 丟落垃圾桶, 連洗衫的錢都省回, 下個冬天再買全新的。
看似很有道理, 其實十分浪費物質, 通常那些被丟落垃圾桶的寒衣, 仍然是完好的, 可能只因不是時款而已, 是可以放去舊衣收集箱, 捐給有需要的人, 物盡其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