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寒衣不入櫳


下星期就是端午節, 天氣乍熱還涼。前陣子偶然在商場聽到有人說:寒衣不入櫳呀, 驚覺現時還會有人提這句話, 但再聽下去, 完來有新的意思。

「寒衣不入」的上文是「未食五月, 相信是出自廣東人的民間智慧, 有人更將之引伸了兩句下理: 「食咗五月, 唔夠百日又番風」。上文的兩句很容易理解, 因大家都能在當時感受到這種天氣, 下理的兩句, 則需要總結過往多年的經驗沉澱而成。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在公曆則是527日到625日之間, 基於農曆相對於公曆每十九年一個循環中, 只有三年的端午節是在5月最後的幾天上, 如今年的是在530, 餘下的16年中, 11年的端午節是在610日或之後。這些日子代表甚麼?

610日的100日後, 918, 距離每年的「秋分」只有5; 625日的100日後, 103, 是在「秋分」後的10, 亦即是說, 大部份端午節的100日後, 都是在「秋分」的前後, 是秋天的中間, 就算在南方的香港, 天氣不會冷, 也早已是秋風起, 「番風」了, 「天涼好個秋」。記得在少年時候, 8月初的「立秋」之後, 雖然仍然是在放暑假, 天氣還熱, 但已可以感覺到若在太陽的陰影處, 一陣風吹來, 比較清涼和亁爽, 近十年來, 可能真的全球暖化, 這種感覺要到11月的「立冬」後才會感覺到。

回頭再說前面聽到的:寒衣不入櫳呀, 跟著的一句是: 晒落垃圾桶算數啦! 真令我仿然大悟。以前在天氣開始熱後, 都會將冬天著過的「寒衣」清洗、曬亁後收藏好, 留待下個冬天再著, 如今物質豐富、價廉物美, 加上無謂浪費家中有限的空間, 落垃圾桶, 連洗衫的錢都省回, 下個冬天再買全新的。

看似很有道理, 其實十分浪費物質, 通常那些被落垃圾桶的寒衣, 仍然是完好的, 可能只因不是時款而已, 是可以放去舊衣收集箱, 捐給有需要的人, 物盡其用也。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中央民族樂團 - 印象. 又見國樂


這是五月七日的一場音樂會, 是兩場音樂會中的第二場。

音樂會的主題《印象. 又見國樂》頗特別, 因為是中央民族樂團的兩套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和《又見國樂》的合併精華版本。其中屬於《又見國樂》的曲目包括〈絲綢之路〉、〈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楚漢之戰〉和〈黃河〉。

如前篇所說, 該場音樂會像是駐團作曲家姜瑩的作品展, 在九個曲目中, 其中四個是由她創作、創編, 另外四首則是由她改編的, 當晚她全晚在觀眾席上, 距離我約五米之處, 能在近距離一睹她的風采。

這場音樂會是兩套民族樂劇的合併精華版本, 民族樂劇, 就是除了傳統的民族器樂演奏外, 還有說、唱、和做。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在前篇提過的〈信天游隨想〉, 的是雙琵琶、打擊樂協奏曲〈楚漢之戰〉。音樂部份改編自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 由大鼓打擊手演出劉邦、小打擊手演出項羽兩個琵琶分別彈奏代表劉邦和項羽的旋律, 四人均有唸白, 在最後的樂隊協奏部份, 除了吹管樂外, 所有團員均一邊演奏、一邊和唱, 更增加了樂曲的氣勢和悲壯感。

同樣的情境出現在Encore , 樂隊邊奏邊唱〈沂蒙山小调〉, 有幾位團員輪流站起來, 向觀眾朗讀出自己的名字, 和他們來自的家鄉, 最後由指揮說: 我來自東方, 我們都是中國人, 將全場觀眾的情緒推至最高點。

《又見國樂》其中的一個曲目, 是〈春江花月夜〉, 在演奏之前, 所有吹管樂器的團員都離開舞台, 但在接近尾聲時, 發覺那批團員陸續站在樓下觀眾席間的通道和出口等十多處的地方, 在樓上也有幾位團員, 各人均手持樂器, 原來是為下一個曲目〈小鳥樂〉作準備。在演奏〈小鳥樂〉時, 各人分別奏出模仿各種雀鳥的聲音, 一時間, 觀眾如置身在森林之中, 享受著鳥投林的大自然氣息。有幸當晚所坐的位置, 是在所有團員從前、後、左、右及上全面的「包圍」中, 可以真正享受到那種「環迴立體聲」音響效果。〈小鳥樂〉是《印象國樂》組曲中的第一首, 還有的是〈前世今生〉和〈大曲〉。

整場音樂會最特別的節目, 是由六位團員分別介紹了六件敦煌樂器, 是由中央民族樂團根據敦煌莫高窟內的發現而復原製作,  有直嘴笙、葫蘆琴、雁型排簫、蓮花杬、細腰鼓、和箜篌。介紹完畢之後, 各人以手上的復原樂器, 合奏了一曲根據復原的敦煌曲譜之六的〈急曲子〉。

在那六件樂器中, 個人覺得最「搶眼」的是箜篌, 據團員所介紹, 170公分、寬68公分、和厚18公分。最有趣的是雁型排簫, 一共有19支管直線橫排, 最長的一支有43公分,  最短的一支只有7公分,  以中國音樂的五聲音階算來, 是三個半八度了, 在吹管樂器上, 音域是很寬的了。外型與現代西方或南美洲的Panpipe 很相似, 演奏時的音色也很相近, 但最大的不同是前面只能見到一塊木板, 上面左右兩角各有一隻如飛翼般的手柄, 相信因而得名。

在《又見國樂》中的曲目, 大都是比較「流行」, 大部份音樂愛好者都會覺得比較熟悉, 但原來全都是根據熟悉的主旋律而改編或重新編曲, 所以聽起來, 就如新曲一樣, 但既熟悉、卻又新鮮。據聞有不少觀眾在選擇那一場購票時, 都認為曲目較熟悉而選擇了這一場, 卻得到意外的驚喜。個人有幸兩場都在席間, 完全沒有錯過任何一粒音符。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中央民族樂團 - 泱泱國風


這是昨晚(五月六日)的一場音樂會, 是兩場音樂會中的第一場, 是慶祝香港回歸二十週年的活動之一。

中央民族樂團是直屬中國文化部的國家藝術院體, 是現今規模最大、藝術最完備的綜合性國家級民族音樂表演團體, 在水準方面是無容置疑的。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 聽過這場音樂會後, 感到很滿足。除了是高水準的演出外, 是在九個曲目中, 其中有三個是「香港首演」, 另一個更是「世界首演」! 有機會在現場即時親耳聽到、親眼看到, 實屬非常榮幸。

昨晚「世界首演」的曲目, 是何占豪作曲的【清照情懷】, 由樂隊伴奏, 獨奏的是一件很特別的樂器, 名為「箜篌」, 據說是約在一千九佰年前, 當時的東漢第十二位皇帝漢靈帝在位期間, 由西域傳入, 至唐朝以後, 演奏的人越來越少, 漸漸失傳。1959, 北京樂器研究所, 根據歷史資料, 複制了明代的 「箜篌」。昨晚演出用的那件「箜篌」, 是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研制的。個人有幸能在近距離不到三米的地方拍了張照片。外觀上很像兩個豎琴並列一起, 但豎琴的弦線都如弓上的弦, 而「箜篌」的兩排弦線之間, 夾著一個如揚琴般、約十公分厚的共鳴箱, 每根弦都有「馬仔」壓在共鳴箱上, 演奏時的動作和聲音也像豎琴。

不能不提的一個「香港首演」曲目, 排在壓軸節目之前, 是【信天游隨想】, 由中阮、吶和樂隊合奏。兩位主角是中阮和, 一出場時, 他們的服裝打扮, 已完全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除了演奏手中的樂器外, 還有說和唱, 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他們的語言, 但對於不常、或從未聽過【信天游】的香港觀眾, 是個很大的衝擊, 在演出完最後一粒音, 全場情緒高漲, 大叫Encore, 掌聲久久不停, 是在其他音樂會上極少見到的, 非常有助將觀眾的情緒, 伸延至壓軸節目, 相信是樂團在節目上的精心安排。今晚(五月七日)的一場也會有這個曲目, 但應該只能說是「香港二演」吧。

事緣三月初偶然在地鐵的燈箱看到這兩場音樂會的廣告, 回家在網上查看詳細資料, 即時與好友商量, 馬上購票。事後與其他朋友傾談, 大部份都認為第一場的曲目「新」、不熟悉, 第二場的曲目「流行」得多。但是, 他們在看公報的節目表時, 只看曲目, 而沒有留意其中的「天使細節」: 就是幾個「香港首演」和一個「世界首演」了。

以前看過不少對「新」曲目的印象, 負面的都比較多, 如為了表現作曲、對位、和聲的技巧而寫, 出來的效果是難入耳、難留下印象, 但個人在昨晚得到的經驗是, 不熟悉的好作品, 「驚喜指數」會是更高。

相對第一場的幾個「首演」的新曲目, 第二場會更像駐團的年青作曲家姜瑩的作品展, 在九個曲目中, 其中四首是由她創作、創編, 另外四首則是由她改編的, 非常期待。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三代咀藐藐(二)


最近因一個特別的機會, 與內地的一些年青人接觸, 基於與他們在年紀上的距離, 他們會稱呼我們為「叔叔、阿姨」, 與香港的年青人常用的Uncle Auntie 很不同, 開始時確實是有點不習慣, 但聽多了, 好像是親戚的後輩對我們的稱呼, 感覺是比較親切。

在差不多的時間, 看到一則新聞, 標題是: 「失散多年的舅舅突然來電, 姪女以為是電騙」。看來負責報導的記者和審稿的編輯, 都搞不清楚兩代親戚之間該如何稱呼。如果來電者真的是「舅舅」, 女孩子應該是他的外甥女, 而不是姪女, 女孩子是他的「姪女, 他應該是她的「伯伯」或「叔叔」, 而不是「舅舅」。其實很簡單, 跟自己同一姓氏的後輩, 就是自己的, 不跟自己同一姓氏的, 就是」。

約在4年前, 已有另一篇拙文【親戚稱謂到三代咀藐藐】略述親戚之間的稱謂。http://chayingluen.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13.html

老實說, 現時很多親戚之間, 由於少見面, 一年最多一至兩次, 很多後輩都不懂如何稱呼長輩, 見面時竟是一句「蝦佬」, 因為就是他們的父母也不懂。聽過很多人說, 中國人親戚之間的稱謂很麻煩, 不如就以英文Uncle Auntie算了吧。愚見認為, Uncle Auntie還是比「蝦佬」好, 記碼當對方是長輩 而不是普通的一名「路人甲」, 彼此之間是親戚啊, 這與「街上年青人乙」在禮貌地稱呼「路人甲」有何分別?

英文的Uncle Auntie, 是在平民百姓間高度簡化的稱謂, 就是在皇族中的稱謂, 也不見得準確。

King 是皇帝或國王, 是獨一無二的, 很清楚, 很簡單, 沒有問題。

Queen 則開始要小心點, 有可能是皇后, 即皇帝或國王的夫人, 但也可以是女王。例如紐西蘭的Queenstown, 被譯作「皇后鎮」, 其實應是「女王鎮」才比較準確。

Prince 會比較廣泛, 可以是王夫, 即女王的丈夫; 國王或女王的兄弟; 太子、王子, 即國王或女王的兒子; 還有是王孫、王曾孫、……

Princess 則更廣泛, 可以是郡主, 國王或女王的姊妹; 公主, 國王或女王的女兒; 王妃,  太子或王子的妻子; 還有是王孫女、孫新抱、王曾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