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冇雷公咁遠」, 究竟有幾遠?


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過去幾日連場大雷雨, 有些時間雷聲連綿超過五分鐘, 閃電不斷, 伴隨而來的大雨在閃亮中登場。

中國傳統神話中有雷公, 那些做了傷天害理壞事的人, 雖然世間上的人對他們莫奈何, 但最終會有報應「天, 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會遭「雷公劈」, 如果想逃避, 就要跑到雷公去不到的地方, 但雷公是天神, 無遠忽至, 連雷公都去不到的地方, 就是「冇雷公咁遠」,一定是很遠了。

中國神話中的「雷公」, 是男性的天神, 他的伴侶是女天神「電母」, 他們是一雙一對的, 所以我們常常會說「行雷閃電」, 把兩種現象連在一起, 在現實中, 行雷和閃電往往都是伴隨在一起。雷聲, 是因為閃電而造成, 也是在閃電之後而來, 有時因為距離太遠, 只能見到閃電而聽不到雷聲。

其實雷公只是「得把聲」, 真正替天行道、教訓壞人的「劈」, 是由閃電來執行, 「行雷閃電」的破壞, 也是閃電所造成的。想要知道甚麼地方會是「冇雷公」, 首先就要知道雷公會在甚麼地方出現。

「行雷閃電」多發生在夏季, 特別是在下午的太陽很猛烈, 把地面曬得很熱, 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而急速上升, 到了某個高度, 空氣中的水份遇冷而凝結成水滴, 累積起來而成為雲。當有更多水滴凝結成, 會互相依附而變成更大的水滴, 重量增加, 掉下來而成為雨。但在掉下的途中, 會被急速上升的氣流再推上更高的天空中, 那裡的溫度有可能是在零下10度或以下, 水滴會變成冰粒, 重新再掉向地面。在掉下的途中, 溫度漸高, 冰粒表面融解, 冰粒變得更小更輕, 又再次被上升的空氣重新推上高空, 在過程中, 會和正在掉下的冰粒相遇, 依附在一起, 變得更重而又再掉下。這個過程會反複多次, 冰粒越來越大, 直到上升的空氣無法再推上, 最終掉下。在接近地面時, 上升的熱空氣將之融化而成雨水, 沒完全融化的冰粒, 就是「冰雹」。

水滴和冰粒在雲層裡反複上升和掉落的過程中, 互相碰撞和摩擦而產生電荷, 雲層與地面之間也出現電壓差。當電荷累積達到一定的水平, 電壓差超過某個特定數值時, 會出現局部放電的現象, 產生閃電的閃光。同時電力將週圍的空氣急速加熱而膨脹, 產生如爆炸的聲音, 就是行雷的雷聲了。

這一連串的現象, 都是因為空氣上升和水滴、冰粒落下而造成, 環境就是在大氣層中最接近地面的對流層中。對流層的厚度, 約是十公里, 即約一萬公尺, 在其之上, 是平流層或同溫層, 稀薄的空氣只是作水平流動, 沒有空氣對流, 就不會有雲, 就不會有雨, 就不會有「行雷閃電」, 是「冇雷公」的地方。可是若要在該處逃避雷公, 亦不容易, 首先是要不停的飛, 而且空氣稀薄, 溫度在-50以下, 相信無人能捱得很久。

若然平流層太高太難捱, 可以考慮到地球上一些只會下雪而不下雨的地方。因為在下雪時, 一定是寒冷的天氣, 地面不會有急速上升的熱空氣, 就不會形成上升和掉下的水滴和冰粒, 不會產生電荷, 就沒有「行雷閃電」了。地球上的那個地方,  就是全年氣溫都在-15以下、終年積雪、氣候環境極端惡劣的南極了。

避到「冇雷公咁遠」? 平流層或南極, 任君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