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自動化對工作有多大威脅?


有位朋友是網購迷, 每星期平均有一、二單「柯打」。在一次聊天中, 他驚歎「柯打」的遞送之快、效率之高, 有時甚至在24小時內送到。


由此而談到在國內的郵政系統, 用「小黃人」來分發包裹, 上百個黃色的小車, 在幾萬平方米的分發中心中縱橫行走, 準確無誤地把包裹分發到特定區域, 之間卻又不會發生碰撞。朋友是位退休老師, 因而擔心機械會令他的學生難找工作, 或甚至失去現有的工作。


以現時的語言, 上述的例子有可能被描述為「機械人取代人手工作」, 或是「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現時凡是不經人手、自動會去做的, 都被稱作「機械人」或「人工智能」, 就如在約25年前, 凡是會接觸到電腦的, 那管只是用作打字或文書處理, 都會說成是IT(資訊科技) 工作。其實類似上述的例子, 只能說是「自動化」, 與「機械人」相差很遠, 與「人工智能」就更遠了。


不管那個行業, 在未來的1520, 都會或多或少的受「自動化」的影響。在去年, 澳洲的一家經濟顧問公司, 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 顯示各個行業會受到「自動化」取代的可能性。


研究是將澳洲各行各業的工作, 分解為200億個日常的工作小時, 比較現時的工作活動內容, 15年後的分別, 找出被「自動化」取代的可能性。那些用作比較的工作活動內容, 是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庫O*NET中所列出的, 例如服裝店員需要執貨、點貨、協助顧客等。


在那份報告中所列出, 最受「自動化」影響的行業的頭幾位, 都與建造業有關, 達到8486%, 這很令人感到意外, 因為大家都會覺得, 釘板、扎鐵、落石屎等工作, 怎可以被「自動化」? , 其實在整個建造業中, 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 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活動, 如劃圖則、計算材料數量、各種工作報表等, 都很容易「自動化」的。但如質量控制、工具和材料運輸規劃等, 就比較難「自動化」了, 所以即使是在同一行業中, 也要視乎不同的工種而定, 那些真正需要「落手落腳」去做的, 是不容易被「自動化」。


相反地, 最不受「自動化」影響的行業的頭幾位, 都是需要與人打交道, 如保險代理、地產代理、銷售代理等, 79%而已, 因為每個人的需要都不同, 很難可以有合適的「百搭」服務。


很明顯, 最受「自動化」影響的, 都是那些在工廠生產線中、重複性高的工作, 典型的例子是汽車生產, 大量的機械臂在不停的揮動, 做著搬運、焊接等勞動強度高、危險性高的工作, 很多人都會覺得, 那些機械臂令原本的工人失去工作, 但其實, 機械臂代替人手去做那勞動強度高、危險性高的工作, 卻代替不了那些需要細緻、重複性低的工作, 所以研究顯示, 機械臂反而令那些工人的工作滿足感增加62%, 工傷率減低11%


機械臂是否真的令工人數目大幅減少? , 用了機械臂不就是一了百了的, 需要一批相關的機械工程人員來維修保養、更換靈件, 亦需要一批電機工程人員, 來確保電力系統正常供電。更重要的, 是需要一批資訊科技人員, 管理機械臂的電腦操作系統, 也需要一批電子技術員, 支援線路系統等。


生產汽車少了工人, 機械臂卻也需要工人去生產, 所以在總體上, 一個工種減少或消失, 另一些新工種卻會出現和增加, 不能孤立某個行業、某個工種而擔心。


一句話, 想能夠面對未來的挑戰, 就需要靈活, 特別是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術的能力。

2 則留言:

  1. 我就是被機器取代了而被迫提早退休, 現時亦擔心在銀行工作的兒子會被解僱。

    回覆刪除
  2. 太樂觀了,維修幾百隻機械臂只要一兩個技工,但幾百隻機械臂
    會取代數以萬計的人手
    Clement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