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北海道走了一趟, 發覺一個有趣現象:
無論是在大城市中, 或是在鄉間小鎮裡, 所住的酒店的房門, 都是用最傳統的鑰匙作開關, 而不是電子房咭。印象中日本的科技先進,
而電子房咭也普遍使用了四十年, 對此現象有點驚訝, 但也覺得有其好處, 最少不會遇上電子房咭「唔生性」時, 在房間與服務台之間跑來跑去的麻煩。
在過去曾入住過的多間酒店, 所用的電子房咭, 真是五花八門,
分別最大的是在所用的讀咭器上。首先是安裝的位置, 最「正路」的,
當然是裝在正常門鎖的地方, 但有些卻是裝在門框上, 有些甚至是裝在門邊的牆上。有不少酒店的設計和佈局很獨特, 住客需要上高落低、左轉右拐,
在普遍燈光昏暗的走廊中, 能找到自己的房間已是不容易, 之後還要多花一番功夫才能找到那讀咭器!
讀咭器如何「讀」那張房咭, 也是千變萬化。最容易的, 當然就是如在香港用的「八達通」一樣,
「拍」一下咭就可以, 但用此等設備者, 只是極少數, 大部份的仍然是在使用「刷咭」式的, 這又可分為兩類, 「拉咭」和「插咭」。
「拉咭」式的是在讀咭器的上方或右邊有一條讀咭槽, 用法是將房咭在讀咭槽裡「拉」過, 如房咭的資料正確,
門鑰打開, 客人可以推開門進房。問題是: 這種房咭通常有一條磁帶, 用以記錄房咭的資料, 而讀咭的磁頭只在讀咭槽的某一邊, 磁帶的一面要面對磁頭的一邊, 才能讀到資料, 所以在最壞的情況下, 是要將房咭上下倒轉和反轉,
合共起碼四次才可以開門, 但有時因房咭有損壞, 反來覆去的試完又試皆不得要領。
通常「拉咭」式的是將咭從左向右、或從上向下拉, 這是一般人的自然做法, 但遇過一罕有例子,
是要將咭從下向上「推」, 設計者和採用者, 相信是完全不知道甚麼是「使用者友善」。又曾遇過讀咭槽是在讀咭器的上方, 緊貼其上方的是門的把手,
「拉咭」時很容易撞傷手, 相信曾有不少人「中招」。
「插咭」式的也是差不多, 讀咭槽是在讀咭器的正面、上方或側面(可幸還未遇過在門框的那邊),
將房咭插入讀咭槽, 然後拉出即可。但問題亦如「拉咭」式的的一樣,
經常要反來覆去的試完又試。
不論「拉咭」和「插咭」的, 開了房門之後, 需要把房咭插在門旁的一個插座上,
房間才有電力供應, 客人在離開房間時拿走房咭, 電力就會中斷, 目的是不希望浪費電力。但這部份其實是個機械性的操作, 是以房咭壓著一個電力開關而已, 所以不少客人為了在離開房間後仍能保持房中的冷氣,
只需用一張紙摺厚幾層, 就能代替那張房咭的功能了。不久前曾住過一間酒店,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所用的「插咭」式房咭上是有一晶片的, 除了用來開門外, 取電插座也有一讀咭頭, 客人必須把房咭上有晶片的一端和一面插在插座上, 才可得到電力供應。
電子房咭還有一個保安問題, 曾經有位住單人房的團友, 發覺可能被他人在他的房間多開通了一張房咭, 因為過程很容易,
只要講出房間號碼和住客名字, 服務台的職員就照辦了。
若用最傳統的鑰匙, 上述的所有問題,
全部都不是是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