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舞台劇是根據一本有關真人真事的小說所改編, 原名為
“Tevye and His Daughters”, 是講述 一群居住在沙皇時代的俄國的猶太人的生活。男主角 Tevye
有五個女兒, 他嘗試盡力維持他的 家庭及猶太的傳統, 但又要面對各種外來的衝擊, 包括時代的變遷、俄國人對他們的滋擾、及 俄國政府對他們的迫害、甚至最終驅趕。
在整套劇一開始, 通過
Tevye 的獨白, 已經清楚向觀眾解釋了: 生活在俄國的猶太人, 能夠維持 他們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靠保持猶太的傳統。但是, 這就有如: 「站在屋頂上的提琴手般危 險, 既要演奏出美好的音調, 又要小心不要掉下來跌斷頸。」劇中的原本獨白為: “Jews in Russia is as precarious as a
fiddler on the roof, trying to scratch a pleasant tune while not breaking his
neck” 。Tevye 的獨白就展示了猶太傳統對他們的重要性,
跟著就通過他唱的歌曲 Tradition 來進一步強調那個概念。
在這裡, 「提琴手」是一個隱喻,
是用來經常提醒猶太人, 要在維持自己的傳統、與面對轉變的 衝擊時,
如何保持那種危險的平衡。這就是該小說、及之後的舞台劇及電影的原意, 不過,
在整 個故事中, 是通過 Tevye 的三個女兒的婚姻及戀愛問題而展示出來, 她們都各自有自己的心上 人, 而不願意接受「媒人婆」的介紹, 對 Tevye 來說, 女兒們就等於反猶太的傳統, 第三女兒要
嫁一個非猶太人就更等於背叛猶太!!
Tevye
自己與太太的婚姻, 當然也是「媒人婆」的「傑作」, 而並非「自由戀愛」的。經過他 的三個女兒在婚姻及戀愛問題上對他的衝擊後, 他也忽然有一天問他的太太:
“Do You Love Me ?”
在整部影片中, 那個提琴手不斷出現在鏡頭的邊緣地方、或一些不顯眼的角落,
即使在婚禮的 場面中, 那個提琴手仍然站在背影後面的屋頂上, 喻意不斷提醒他們傳統的重要。到最後他們 被迫離開他們居住的村莊時, 那個提琴手仍遠遠地跟著他們的後面,
不斷隱隱地拉出劇中的主 題音樂。
該舞台劇在1964年9月首演, 到1967年2月 Topol 加入飾演 Tevye , 後來在1971年的電影版本 中飾演同一角色。從1964年起, 該劇在百老滙上演了超過10年,
而且成為第一部在百老滙上演 超過3,000場的舞台劇, 之後才被 Grease (油脂) 所打破, 直到現在,
它仍然排在百老滙上演場數 最多的第十五位。
該舞台劇在多年來的演出期間, 總共獲得10個東尼獎(Tony Awards) 的提名,
而最終得到9個。 而電影版本, 則得到三項奧斯卡獎, 包括最佳改編歌曲、最佳攝影、及最佳音響效果。而在金 球獎方面,
則得到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Topol) 。
影片中共有19首歌曲及音樂,
是電影配樂大師 John Williams 之作, 除了“Sunrise, Sunset” 之 外,
還有十分輕鬆趣怪的“If I were a Rich Man” 、場面溫馨的“Sabbath Prayer” 、及“Do You Love Me ?” 等。
Fiddler On The Roof - If I Were A Rich Man [With Lyrics]
Fiddler on the roof - Sabbath prayer ( with subtit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