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Bolero 這樂曲與Ravel 其人


前篇提到 Bolero 其實是一種西班牙舞蹈的名稱, Ravel 只是借用該名稱在其樂曲上而已, 後來 卻成為 Ravel 流傳後世最受歡迎、和被演出最多的作品。但Ravel本人在生時, 卻對該樂曲不 以為意, 更認為該作品是 “A piece for orchestra without music” (姑且譯作「沒有音樂的管弦樂 」) 而已。

Ravel是屬於十九、二十世紀的法國作曲家、鋼琴家,亦是二十世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於法國近西班牙邊境的一個小鎮, 父親是瑞士人, 而母親則是西班牙裔。從小時, 母親就經常 為他唱很多西班牙的傳統民歌, 這點對他的音樂興趣、及後來作品的西班牙風格, 有很大的影 響。

Ravel 在六歲時才開始學習鋼琴, 十四歲時就已公開演奏; 縱使他在鋼琴上是個天才, 他卻表示 較喜歡作曲, 尤其是在1889, Ravel 十五歲, 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 他聽過當時的俄國作曲家 Rimsky-Korsakov 現場親自指揮演出他自己的作品, Ravel 印像極深刻。

Ravel 曾在巴黎音樂學院主修鋼琴, 雖然他被認為是個鋼琴天才, 但他的實際學業成績並不太 好, 在連續三年參加鋼琴大賽均落敗後, 他轉為專心學習作曲。他細心研究每一件不同樂器的 音色與音質, 這使他日後在作曲上, 能充份利用每件樂器的特色, 而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亦擅長 編曲, 把很多以往的作曲家的作品, 重新編排配器。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期間, 他曾多次參加羅 馬作曲大獎比賽, 但又全是落敗。在當時來說, 他落敗的原因, 可能是作曲手法太過「前衛」, 不被當時的「傳統」所接受, 甚至被批評為「不夠學術性」。但時到今天, 他當時的手法, 卻被 列為標準的室樂作曲手法。

Ravel 與另一法國作曲家 Debussy, 都被劃分為「印像派」的作曲家, 但兩人均否認, 他們都認 為「印像派」只適用於視覺藝術上而已。Debussy Ravel 年長二十年, 但他們兩人互相欣賞 對方的作品, 甚至互相影響。不幸的是, 他們兩人各自的「粉絲團」卻勢成水火, 經常將兩人的 作品互相比較, 互相批評, 甚至互相攻擊, 最終竟導至兩人決裂, 爭拗甚至持續到 Debussy 死後 五年仍然不絕。在一百多年前, 有條件去「欣賞」古典音樂的, 成為嚴肅藝術家的「粉絲團」 的, 都是貴族名流,「應該」都是「有識之士」, 尚且如此, 所以今時今日的流行偶像的「粉絲團」 互相攻擊, 其實不是甚麼新鮮事物。

Bolero Ravel 晚年的作品, 亦是他最出名、最受歡迎的作品, 但他只當 Bolero 是件實驗性的 「遊戲之作」。他原本的意念是用作芭蕾舞的伴奏音樂, 而不是獨立的管弦樂曲。他自己表示: 創作的意念, 是將同一旋律不斷的重覆而沒有發展, 而每次重覆都用不同的樂器組合。他這個 「實驗」, 確實是空前, 雖未必是絕後, 但相信不容易有「類似」而又能突破他的呢!

Ravel 的作品頗豐富, 但並不算是多產, 因為他會花好幾年的時間來完美化自己的作品。在作曲 方面, 他曾被一位俄國作曲家 Igor Stravinsky評為“The most perfect of Swiss watchmaker” (姑且譯作「最完美的瑞士鐘錶制造者」) 。他除了最出名的 Bolero之外, 還有如 Ma mere Loye (鵝媽媽組曲, 後來更被改編為芭蕾舞劇)

與其他已故的古典音樂作曲的家不同的是, Ravel 的作品是受到版權保護的, 在美國及歐盟地 區, 有效期至2032, 而有其他WTO(世界貿易組織) 的成員國中, 則有新法案在200811日 開始生效。

Ravel 的作品, 在法國眾多作曲家之中, 是獲得最多版權稅的一位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