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 Hora Staccato 是羅馬尼亞作曲家及小提琴演奏家 Grigoras Dinicu 在
Burcharest Conservatory 畢業時的作品, 是一首炫耀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小品,
不但很多小提琴演奏家喜歡 演奏, 亦有改編為其他樂器演奏, 如 Trumpet 等。
Hora
Staccato 就如 Ravel 的 Bolero 一樣, 只是借用 Hora 這種舞蹈形式而為名而已,
因作曲家 Dinicu 是羅馬尼亞人, 所以曲中亦充滿羅馬尼亞風格。
Staccato
其實是一種音樂節奏的形式, 通常是由一連串快速及短促的音階所組成,
在演奏時, 要 求每「粒」音都非常「亁淨利落」, 如果是拉弦樂器, 如小提琴等, 除了是「快弓」外,
則又有 「上行斷弓」及「下行斷弓」等不同的高難度演奏技巧, 所以這種節奏形式的樂曲,
又被稱為 「斷奏曲」。
在 Grigoras Dinicu 的 Hora Staccato「面世」之後, 因為是學生的畢業作品, 一些保守的「樂 評人」對之作刻薄的批評。不過, 能讓這首樂曲聞名於世, 是由於另一位小提琴家 Jascha
Heifeitz, 他在1932年, 將原曲改編, 並親自上台演奏。他以精準的上、下行斷弓的弓法, 把這首 樂曲的特點, 及要炫耀的高難度小提琴演奏技巧, 發揮得淋漓盡致, 藉以回應那些「樂評人」刻 薄的批評。Heifeitz 十分欣賞 Grigoras, 曾說過 Grigoras 是他聽過的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回頭說說 Hora, 是源於東南歐
Balkans (巴爾幹半島) 的一種舞蹈形式, 羅馬尼亞就是在其中的
一個國家。 在巴爾幹半島的語言 Slavian (斯拉夫語) 中,
Hora, 或 Ora, 是圓圈的意思, Hora , 就是由眾人手拉手, 圍成圓圈來跳的一種舞蹈。
Hora
在羅馬尼亞, 是一種傳統的土風舞, 在喜慶節日中必不可少, 亦是在農村地方主要的社交 節目。跳舞者手拉手, 圍成圓圈, 向反時針方向轉。舞步是向前三步、然後退後一步。音樂伴 奏最通常的是用曼陀鈴、手風琴、色土風、小號、加上大、中、小提琴等。
在羅馬尼亞南面, 是另一個斯拉夫民族的國家保加利亞,
有不同的 Hora。傳統上, 他們以 Hora 作為社交、興趣、表演、甚至比賽, 逐漸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步法。形式方面, 不一定是圍 成圓圈來跳 的, 而是可以是任何行列式的; 在步法方面, 比羅馬尼亞的要複雜得多,
通常是三 步、七步、或 八步向前, 然後是一步至六步向後, 從而組合出多種不同的前後步數的步法。有 些步法很簡單, 五到十分鐘就可以學會,
但複雜的, 卻必須要熟悉多種步法的「根底」, 才可以 掌握。但一般在婚禮中的舞蹈, 通常都會有五種以上的不同步法的。
在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附近, 有一個較小的民族:
馬其頓(Macedonia), 他們的
Hora 稱為 Ora, 都是圍成圓圈來跳的一種舞蹈。但傳統上, 與 Hora 最大的分別, 就是全由男人跳的,
而且是在戰爭時, 誓師出發前跳的。另一個較小的民族是黑山(Montenego),
他們的 Hora 稱為 Orao, 是「鷹」的意思。形式及傳統上, 與馬其頓的差不多, 也是全由男人跳的,一邊跳, 一邊揮 動雙手,
如鷹拍翼一樣, 並配合大聲叫喊, 是用來表現勇敢的, 舞蹈在完結前, 一個人跳上另一人的肩膀上, 然後大家一起舉杯祝酒!
Jascha Heifetz plays Hora Staccato by Dinicuhttp://youtu.be/D4KxjCYpc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