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香港銀行提款機的「前世今生」(二)

前篇提到, 在七十年代中期, 渣打銀行沒有將屬下的「日夜提款機」「升呢」, 而卻在1979, 安裝了全香港的第一部「自動櫃員機」(ATM :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渣打銀行的「自動櫃員機」所用的提款咭, 稱為「渣打咭」, 是塑膠咭, 大小與現時的信用咭一 樣。正面是白色, 上面的三分之一是黃底藍字的中文「渣打咭」, 及英文 “Charter Card” ; 咭的 中央是藍色的渣打銀行「扭繩」標誌, 最下面是如現時的信用咭般, 以黑色凸字印有持咭人的 英文名字、咭的編號、及Expiry Date。咭的背面有磁帶, 磁帶並不如「日夜提款咭」的緊貼在 咭的上方的邊, 而是距離上方的邊約五毫米(mm); 磁帶的寬度比現時的信用咭的磁帶約寬五毫米; , 咭的背面還有持咭人的簽名, 但卻只是作為持咭人的証明, 而並非信用咭。

那第一代的「自動櫃員機」, 在「硬件」上的設計與現時的差不多, 有綠色的螢光幕(解像度當 然不可以與今天的比較了)、數字鍵盤, 及功能鍵等。除了可作提款之外, 還可以查詢戶口結餘, 及在貯蓄戶口與支票戶口之間的轉賬。每天的提款上限是四百圓, 每次最低提款額是十圓, 提 款的數目必須是十圓的倍數。從「自動櫃員機」可以提取到的「銀紙」為十圓、五十圓、及 一百圓三種。有趣的是, 所提取的「銀紙」, 不是如現時般從機中「吐」出來, 而更像「自動販 賣機」一樣, 「銀紙」是放在機下面的一個不鏽鋼「箱」中, 提款人要自己打開「箱」蓋, 把錢 拿出來的。

渣打銀行的第一代的「自動櫃員機」, 一開始只安裝在香港幾個最旺地點的分行處, 如中環、 旺角、、及北角等。雖然在香港來說, 那是全新、劃時代的新設備, 與用了多年的「日 夜提款咭」有「質」的分別, 「點只升呢咁簡單」, 但卻沒有引起甚麼轟動的反應, 那可能是 渣打銀行沿襲英國式的保守管理態度, 沒有為此作大規模的的宣傳推廣; 另一方面, 在三十多年 前的香港, 一般市民對電腦的認識還很有限, 特別是涉及錢的問題, 一般人更會傾向保守, 對新 科技採取不信任, 覺得會是比較安全。例如, 1979年之前, 兩大銀行已經為不少大公司用電腦 「自動轉賬」出糧很多年了, 但每逢到了月頭月尾的日子, 在銀行裡面, 手執「紅簿仔」大排長龍的人仕中, 起碼有三分之一, 純粹只是為了要「打簿」而已, 當確實見到出糧的銀碼已「打 」在自己的「紅簿仔」上, 才會安心。

在當年, 對於「自動櫃員機」, 很多人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就在我當時的同事及朋友間, 最常 聽到的疑慮都如: 「電腦壞咗, 我啲錢會點」? 或「部機俾少咗錢、或甚至唔俾錢, 又會唔會扣 我錢呢」?........ 等等。所以渣打銀行推出「自動櫃員機」之後, 申請「渣打咭」的用戶並未見 特別擁躍。但在之後的一年, 1980, 匯豐銀行推出其屬下的「自動櫃員機」, 情況就有著天淵之別了。

我保存有第一代的「渣打咭」。

另篇再續。

1 則留言:

  1. 你好,我是壹週刊記者Angie
    就你對自動櫃員機的深入認識,有意想找你做個簡單訪問
    麻煩你與我聯絡,電郵地址: angieip@nextdigital.com.hk
    謝謝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