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樂師「工傷」與西洋樂器的設計(二)


前編提到, 個人覺得, 西洋樂器的設計, 可能導致樂師們「被受傷」。

在龐大的交響樂團中, 由近百甚至更多的樂師組成, 有二十種以上的樂器, 一般大眾最熟悉的, 應該是小提琴了。

在西洋音樂中, 小提琴被認為是「完美的樂器」。演奏小提琴的姿勢, 看來相當優雅、潚洒, 特 別是高大的演奏者, 穿著白恤衫、黑色燕尾服, 一走出台前, 就已有懾人的魅力。還有演奏小提 琴時, 可以坐著、站著、甚至隨著音樂節拍邊演奏、邊起舞的, 十分靈活。但是, 其演奏姿勢, 卻不太乎合「人體工程」的自然規律。

首先是拿起小提琴的姿勢。為了維持演奏時的靈活性, 理論上琴與身體只應有四個接觸點: 下 巴、肩膊、大娒指的左邊、及食指的根部。不過, 在演奏時, 手指是不停的在指板上移動, 不能 分擔承托琴的重量, 這就變成由下巴和肩膊來把琴「夾」著了, 如此會不自覺地令至頸部、肩 膊、及背部的肌肉緊張, 特別是專業樂師們, 每星期幾十小時的練習、彩排、演出時間, 而且通 常一練就是連續數小時, 絕非一般業餘人士可以想象、相比的。

第二是手指按音的姿勢。在拿起琴、手指還未按在指板上, 前臂已需要向外翻, 而手腕則需要 向內彎, 當手指、特別是尾指按在指板上時, 前臂的肌肉會相當緊張, 手腕更不在話下, 所以很 多專業小提琴樂師, 都患有如網球運動員常有的「網球肘」。

第三是拿弓。為了保持運弓時的最大靈活性, 「標準」的方法是以大娒指、食指及中指三隻手 指拿著弓, 由前臂帶動手腕作拉弓及推弓的動作, 為了要把弓拿緊, 大娒指的第一關節承受頗大 的壓力, 而手腕的是橫向的動作, 不是最自然的向裡外翻動, 亦易造成手腕的損傷。

最後是整體姿勢。在演奏小提琴時, 身體的重心會稍為傾向左方及前方, 會造成背部兩邊、及 腰部的肌肉緊張, 特別是在需要一邊練習、一邊看曲譜時, 情況會更差。

總體來說, 演奏小提琴時的姿勢, 會造成身體左右及前後的肌肉不平衡的緊張程度, 如專業小提 琴樂師們的長期及高強度的演奏, 引至肌肉勞損的「工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