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剛去過越南旅行, 一連多日寫了他的所見所聞。我雖然從未踏足越南,
但有超過二十年與 越南人相處的經驗, 對他們的文化, 也「略識之無」, 所以也想來湊湊熱鬧。
越南曾長期是中國的一部份, 受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在姓氏方面,
除了「阮」(Nguyen)及 「范」(Pham)這兩「大姓」之外, 陳(Tran)、李(Ly)、張 (Truong)、黎(Le)、文(Van)
、徐(Tu) 高(Cao)等,
都是非常多。在名字方面, 也很中國化, 男子很多為「強」、「安」、「明」、 「雄」、「文」等, 女子則很多「梅」、「蘭」、 「桃」、「雅」、「鳳」、「雲」等。
要了解文化, 先從文字及語言開始。就我所認識的越南朋友中,
六、七十歲以上的, 大都能讀寫 中文字, 能講一種或以上的廣東方言; 四、五十歲的, 多是能講不能讀; 四十歲以下的, 最多只能
說「早晨」、「多謝」、及一些單字而已。這也不足為怪, 他們是「七十後」, 都不是在越南 出生, 沒有了那個生活環境, 就承傳不到早輩的語言。相信現時在香港的八十後、九十後, 也沒 多少人能講原籍的「鄉下話」吧。
除了廣東話外, 他們的「第一語言」,
當然就是越南話了。越南話當中, 有非常多的字都有相應 的漢字,
而且很多都與廣東話的發音非常相近。如朋友在文章中, 經常提到越南分為三部份的
「北中南」, 越南話的發音就如廣東話的「北仲南」, 「聰明」如廣東話的「洞明」,
而「特 別」一詞, 發音更是100%的一樣。還有的如「伯」、「姨」、「姐」、「走」、「病」、 「餅」、 「麪」、 「齋」、「羹」 (他們不叫做「湯」) 等, 發音都非常相近。但是「別客
氣」一詞, 卻是更似是普通話。 可能是受中文的「古漢」的影響, 他們還保留著一些現時我們 已經很少用的詞語, 如「番扯」(回家) 、「一起」(「一次」也,
並非「一齊」) 等。
越南文的文法很有趣, 特別是在形容詞上,
不如中文的「形容詞 + 名詞」, 而是倒過來的。例 如「痛頭」、「攰眼」、「燈紅」、「人高」、「枱大」等, 還有的如「很熱」是「熱很」、
「咁辣」是「辣咁」、「靚女」是「人美」, 奇怪的是,「靚仔」卻是「美男」。但在形容動詞時, 大部份是「動詞 + 副詞」的, 如「識少少」、「買很多」等, 但有些卻是倒過來, 如「食慢慢」、「行快快」等。如一般中國人一樣, 一般越南人對自己的母語也是沒有研究和分析,
所以一般人也不知道為何如此。
他們亦可能是保留了古老的中國「禮義之邦」的傳統, 一般平輩在見面時,
都是以「哥雄」、 「姐梅」等相稱, 而對長輩, 一定冠以「伯」、「叔」、「姨」等的。
另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