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 越南話當中,
有非常多的字都有相應的漢字, 而書寫的文字, 是以拉丁拼音, 所以如果 懂得基本的拉丁拼音音標, 就可以毫無困難地讀出越南文字, 問題卻是未必懂得其意思, 不能好 像中文的「六書」中的「指事」、「象形」、「形聲」及「會意」那四種字, 就算不懂發音,
最少也可以「估到幾成」是甚麼意思。
從那些「五十後」、「六十後」的口中所知, 他們所受的教育,
是被告知「中國曾經佔領越南 幾千年, 法國幫助越南脫離中國, 並協助越南獨立, 所以在越南很多古蹟中有中文字, 就是有力 的証據」。還有「成吉思汗沒有到過越南, 因為越南沒有草原讓他的馬隊馳騁」。他們不但不
知道法國曾是侵略者、殖民統治者, 而且更有些「八十後」, 要到法國去「追溯越南的文化根
源」云云。 所以非常容易明白, 為了要擺脫同中國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文化關係, 他們必須要 有一套「自己的文字」, 才能讓他們的後代相信, 他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 用拉丁拼音這種古老文字, 會令人更以為是「古老文化」。
相對地, 那些「五十後」、「六十後」,
不但從教育中知道有孔子, 更認識李白的詩、蘇東坡的 詞, 還好的是, 他們都知道那些都是中國的文化遺產。還有他們也常會說一些四字詞彙,
經他們 略為解釋, 馬上就可以意會到, 那些其實都是100%中國成語而已, 如「米已成炊,
木已成舟」、 「一石二鳥」等, 但他們還以有「如此美麗的詞句」而引以為傲。
深受中國的文化影響, 人際之間互相稱呼時很有禮貌,
在家中, 一定以父母為最尊, 這反映在兄 弟姐妹間的稱謂上: 弟妹對「大哥」、「大家姐」的稱謂是「哥二」、「姐二」,
「二哥」、 「二家姐」的是「哥三」、「姐三」等, 如此類推, 因為是家中「最大的哥」是父親、「最大 的姐」是母親。夫妻之間, 不論誰的年齡較大,
均一律以「哥妹」相稱, 所以父母一早已是家中 的「哥一」和「姐一」了,
子女只可以從「二」開始。
在數字方面, 越南文也如中文的從一到十之後,
就是十一、十二、….、二十一、….等等, 有趣 的是, 「零」與「不」是一字一音,
但卻是兩個不同意思的。不知道他們對「四」字是否也有 甚麼忌諱, 「三哥」、「三家姐」不會稱作「哥四」、「姐四」,
而用另些字代替, 一般人也不 明白為何如此, 只知道是「傳統」。但很清楚的是, 越南文中「四」字的發音, 與「死」字的相 差甚遠。
另篇再續。
請問閣下為何會知得這麼詳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