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我所知道的越南文化(四)


越南人也慶祝中國的農曆節日, 趁機可以大吃大喝一番, 但很奇怪, 他們極少有肥人, 這可能是 在傳統上, 他們大部份都是需要勞動的農民, 但也可能是與他們的食物習慣有關。

越南地處熱帶, 溫暖而潮濕, 是個魚米之鄉。他們的食譜很「自然」, 當然都是以當地盛產的物 料為主。食物是以「菜多肉少」, 配以河鮮、 海鮮, 是現時標榜的標準健康食譜的「菜肉魚」 食法, 所以極少見到他們有肥人。在口味方面, 以很鹹、很辣、酸、及濃味為主, 這可能是因為 地處熱帶, 平常飲水多令至「口淡淡」有關。他們沒有如廣東人所喜歡的餐頭「滾淡清湯」, 而是喜歡較濃的「羹」, 最普遍、最受歡迎的是「羹酸」(酸辣湯), 用料包括瘦肉絲、蟹肉、 蝦、豆腐、蛋等, 味道卻是酸多過辣, 十分醒胃

他們的食物全都是「無辣不歡」的, 辣椒是必不可少的配菜, 甚至會來一碟「清炒辣椒」, 就算 是「三文治」, 裡面也有辣椒, 他們認為, 沒有辣椒, 吃不出食物的味道。見過最誇張的, 是在冲 咖啡時, 也在杯中放隻辣椒, 否則「飲而不知其味」云云。

在調味方面, 「魚露」是必不可少, 地位就如廣東人的「生抽」一樣重要。在西方國家裡, 很多 烹飪節目中, 主持人說「今天我們會煮中國菜」, 鏡頭馬上給抬上的一樽「生抽王」來一個超 大特寫, 如果「今天是煮越南菜」, 大特寫的「主角」, 就會是一樽「魚露」了。這些就是西方 人對「中國菜」、「越南菜」的理解, 可以說是「很膚淺」, 但也反映了這兩位「主角」的代 表性。除了用作調味之外, 飯桌上也必然有碟魚露, 就如廣東人有碟豉油一樣。

在香料方面, 最普遍的是香茅和薄荷, 香茅多用在烹煮肉類, 而薄荷則用在粉麪中。相信大家最 熟悉的越南食品, 就是「生牛肉粉」, 越南人只叫做「粉」, 因為實在太普遍了, 只是一個字, 大 家就知是「乜事」, 就如我們說「去食碗麪」, 大家都心裡有數是去食碗「雲吞麪」一樣。一 碗好的「粉」, 除了是牛肉要新鮮、要薄外, 最重要的, 還是那個「湯底」所用的香料, 每個越 南家庭主婦, 都有由自己的祖輩一代傳一代的「家傳秘方」。

越南人在婚嫁、喜慶中, 也有如廣東人一樣的「擺酒」, 到賀的客人, 也需要「識做」帶同適當 的「入場券」出席, 但卻不如廣東人般在「入場」時放下「入場券」, 而是在中段主家逐枱向 賓客敬酒時, 客人才逐個「開綵」。一般都是相熟的朋友圈子、或是有關的親戚們坐埋一枱, 在「開綵」時, 就有如在玩 Show Hand 般一樣緊張刺激。不過, 無論誰是「牌面」最大的「贏 家」, 都只是贏個「面」而已, 始終最後都是由主人家全部「大擸」。如事前不了解這樣的習 俗, 一早將「人情」交給主家, 就會面對相當尷尬的處境了。

全篇完。

PS:

有朋友留言, 問為何在下會知道得如此詳細。

其實以上所提到過的, 全都是個人在與越南朋友相處時的親身體驗, 從他們處得到的第一手資 料。個人覺得, 要了解異國文化, 最重要的是抱開放態度, 千萬不可以自己的「小宇宙」去量度 身外的「大宇宙」; 還有的是「要聽古就千萬不可駁古, 一駁古就無古聽了」。

謝謝賜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