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台的節目表看到, 三月十四日星期五,
會播送1993年的舊片“Sleepless In
Seattle”, 原來 那天是「國際睡眠日」。從2008年開始,
今年已是第七屆了, 是由「世界睡眠醫學會」發起的, 目的是希望引起人們對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了解睡眠與健康的關係。
有一點我們都會知道的, 就是睡在牀上,
不論是睡得著或睡不著, 都會是「輾轉反則」的。人從 BB開始, 就已經會「轉則」了, 只是在最初的三、四個月前,
筋骨肌肉未夠力量去做到, 但仍會 見到睡著的BB把身體「篩來篩去」, 目的與「轉則」一樣, 都是為了令身體更舒服。
「轉則」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能, 如同坐著一樣,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 會令身體局部受到 壓力, 皮膚的血液循環不足, 刺激皮膚產生痛感, 還有會使關節僵硬, 造成不舒服的感覺, 為了減
輕、消除這種痛不舒服的與感覺, 就要改變姿勢, 令局部皮膚與關節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
坐著 的要起身走走, 睡著的「轉則」到另一邊 。
這好像說來簡單, 但需要皮膚的感覺、大腦對身體及四肢的協調、及筋骨肌肉的力量去做到。
醫護人員發現, 陷入昏迷及被麻醉的人都不會「轉則」, 因為皮膚的感覺降低、肌肉的力量減
弱、大腦失去協調身體各部份的能力。一些癱瘓的病人、需要長期臥牀的老年人, 都需要護理 人員定時為他們「轉則」,
否則身體局部長期受壓, 血液循環不良, 會造成「褥瘡」或甚至皮膚 潰爛。
說也奇怪, 「轉則」只出現在當我們進入「深睡」的時候,
而在「淺睡」時, 會多發夢, 身體會 處於「半癱瘓」的狀態, 所以不會「轉則」。在進入「深睡」之時, 每隔六至八分鐘, 大腦會出 現一次「興奮」的狀態, 伴隨著的是身體的活動, 包括「轉則」等, 而且亦會對週圍環境比較醒 覺, 有甚麼「風吹早動」, 很容易就「紮醒」, 但如一切平靜, 很快又再回復沉睡狀態。記得在
少年時代, 聽過很多父母責怪他們的兒女們「很爛瞓, 瞓到唔識轉則」,
其實是不乎事實的。
「深睡」時出現「興奮」狀態時, 男性會較女性活動得較多、幅度較大、較容易醒來,
亦即是 較「反瞓」, 這可能是跟人類的進化有關, 男性需要準備隨時起來, 保護自己的家人及居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