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篇中多次提到「咖啡」二字, 亦多次提到同事、朋友飲咖啡的故事,
但自己可能是對其 中的「咖啡因」太敏感(並非「過敏」), 即使是在早上飲了一杯, 到十多個小時後的午夜, 還是 照樣「眼光光」的睡不著, 所以咖啡、奶茶、和一些中國茶, 如普洱、壽眉等「咖啡因」含量 比較高的飲料, 一律都「唔係我杯茶」。
據估計, 現時全世界每年使用「咖啡因」,
約15萬噸, 而且還在不斷的增長,
由此引伸出去, 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及飲料, 如咖啡、朱古力等, 更是100倍以上,
尤以咖啡最為普遍, 這些還不包 括中國茶呢。
作食用的「咖啡因」, 最先是來自咖啡樹的果實,
咖啡豆。咖啡樹是原生長在現時非洲埃塞俄 比亞(Ethiopia), 當地人早已將之作為食物用途:
把咖啡豆搗爛, 與油脂及澱粉混和在一起, 作為 出門遠行時隨身攜帶的糧食, 既可飽肚、提供熱量, 還有「提神」的作用。
離開埃塞俄比亞之後, 咖啡最先傳入中東,
被轉化為飲料用途。 在十五、十六世紀時, 咖啡在伊斯蘭國家中,
已經是十分普遍的飲料, 但因為咖啡有類似「毒品」的性質, 在某些地方, 將之列為違禁品, 禁止人民飲咖啡。
十六世紀時, 咖啡再經陸路,
由中東傳入歐洲, 之後簡直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迅速成為最時尚的 飲料, 咖啡室在整個歐洲遍地開花, 在咖啡室中「嘆」杯咖啡, 被認為是時尚、浪漫、高質素的 生活方式, 很多人就因此而沉迷於飲咖啡, 就算是一般的低下階層工人, 工餘之後都不回家, 與 同事、朋友在咖啡室中飲咖啡、「吹水」, 而老婆仔女卻在家中捱餓, 導至在民間出現「反咖 啡運動」, 而英國政府, 亦開徵「咖啡稅」, 希望「寓控(制)於徵(稅)」。
英國入侵北美之後, 亦將飲咖啡、奶茶的習慣帶入北美,
但看準人們嗜好飲咖啡和奶茶, 於是只 將處理好的咖啡豆和茶葉,
由英國以船運往北美, 然後徵重稅。直到1773年, 北美的人忍無可 忍, 成立了一個 “Tea
Party”( 是“茶黨”,
而並非“茶會”), 抗議英國對他們徵重稅,
更有一次, 在波 士頓衝上英國運茶的貨船, 將茶都拋入海中。自此, 美國成為了世界上飲咖啡最多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