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 地球上的水量分佈及貯存極不平均,
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除了「蛋家雞」面對 98%不適合飲用的海水之外, 餘下的2%是淡水,
之中又有98%是以冰及地下水的形式被「鎖」 起來, 不容易汲取使用。人類真正能用到的, 只是佔全球水量的0.036%的地面水而已。
被冰雪所「鎖」著的淡水, 雖然會在春夏間因冰雪融化「釋放」出來,
但是因為南、北半球的 氣候和季節剛好相反, 在北半球的春夏時,
正是南半球的秋冬, 這邊冰雪融化, 而那邊冰雪卻增 加, 此消彼長, 份量基本上是平衡的。
地面流動的水、與空氣中的雲、水蒸汽、及海中的水, 構成地球上水的大循環系統,
動力來自 太陽的熱力蒸發海水、河水、湖水、及地面的水, 變成水蒸汽向上升,
升到高空處溫度降低, 空 氣中的水蒸汽變成飽和, 凝結成水點而積聚成雲, 如雲積聚過厚, 其中的水點就會以雨、或冰雹
的形式落下到地面。雨水落到地面, 一部份會直接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河流溪澗; 另一部份會滲 入泥土成為地下水; 落在山上的, 會先滲入山上的泥土中, 部份會被植物所吸收, 部份會因水望 低流, 繼續向下滲, 到山坡較低處滲出成為山泉,
再滙入河流溪澗, 最終流入湖泊、大海, 再重複 整個循環過程。在整個循環過程中, 人類只可以從湖泊、水塘、河流汲取淡水使用。這部份的
所謂「地面水」, 只佔全球水量的0.036%, 但其實有佔全球水量的0.36%的水, 是「隱藏」在地 面下的「地下水」, 是地面水的10倍呢!
所謂「地下水」, 是泛指存在於地球表面的泥土中的空隙、或岩石的裂縫間的水。地下水的來
源主要是由雨水滲入透水的泥土中, 那層透水的泥土層在地質學上被稱為「透水層」, 而在透 水層以下的, 通常都有一層不透水的岩石層, 透水層就像海棉一樣, 充滿空隙,水不但可以在其中
向下流動, 亦可以作橫向流動。在一處有較多的雨水滲透, 形成泥土中的水份飽和,
水就會作 橫向流到週圍的空隙, 有時流動的距離, 可以遠達1,000公里!
有些地下水會長埋泥土中, 有些會因「水望低流」,
由海拔較高的地方, 流向海拔較低的地方, 再滲出地面, 形成「濕地」或「沼澤地」, 在沙漠中形成「綠洲」, 而在某些特別的地質構造下, 形成地面噴泉。那些從地面湧噴出水的泉眼, 地質學上稱為「自流井」, 最著名的, 就是中國山 東省的首府濟南的眾多噴泉了。
濟南有「千泉之城」之稱, 這與濟南所處的地方的特殊地質構造、及地理位置有關。在地質上,
濟南地下較深處, 是不透水的花崗岩層, 而在表面的, 則是沉積岩, 像海棉一樣,
鬆軟而透水。而 在地理上, 濟南的南面是千佛山, 東、西、北都是較高的地勢, 使濟南尤如在一個盆地中, 水份 及空氣迴流聚集, 形成悶熱潮濕的氣候, 雨量豐富。雨落在千佛山及濟南週圍的地方, 滲入泥土 層, 從高向下流入濟南地下的透水層, 當透水層飽和之後, 就會從地上向地面滲出, 而當水壓更 大時, 水就甚至噴出地面, 形成噴泉。據說濟南最出名的趵突泉, 最高時噴出地面兩米以上, 但 我個人所見到的, 只是微微湧出水面而已。
濟南的「千泉」, 只是個「自流盆地」的「迷你」版,
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面積是濟南 的1,000倍。
另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