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是否真有「順風耳」?


傳說中的「十兄弟」, 有「千里眼」、「順風耳」、……等等, 各人均身懷一種特異功能。老 實說, 擁有各種特異功能都無所謂, 但「順風耳」就真的千祈無謂有了。

人的聽覺, 與其他的感覺系統: 視覺、味覺、嗅覺、及觸覺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視覺: 如果我們 的眼睛感覺光線太猛烈,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 或是轉個面去避免直視; 很多事情, 亦是「眼不見為亁淨」。又如嗅覺, 當我們睡著時, 我們就嗅不到身處環境的味道。但是聽覺卻不同, 任何時候都是「開著」的, 就是在晚上睡著時, 仍然可以聽到聲音; 我們除非裝聾, 否則想聽不到都不可能。所以如果真的有人有對「順風耳」, 不論遠近強弱的聲音他都能聽到的話, 他就等於任何時候都被各種噪音所包圍, 就算不被煩死, 亦等於甚麼也聽不清楚一樣。

有些人被稱為「金耳朵」, 是否真的有些人的聽覺比一般人的好呢? 首先要搞清楚甚麼是聽覺 上的「好」。聽覺是有關耳朵對聲音的敏感度, 和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的範圍。

人類的耳朵可以聽到的聲音的頻率, 是在每秒20週到20,000週之間, 更高頻率的聲音, 對人類來說, 就已經是「超聲波」了。狗能聽到45,000, 而貓更可以聽到65,000週。但實際上, 一般人只可以清楚聽到最高10,000週至15,000週之間的聲音, 對於更高的頻率, 並不是聽不到, 只是敏感度會明顯下降。有些人確實甚至可以清楚聽到15,000週至20,000週的聲音, 但是對在「一 般人」的10,000週至15,000週之間範圍裡, 他們耳朵的敏感度卻不如一般人。所以其實很公平, 「有一樣、冇一樣」。真正有「金耳朵」的人, 是可以聽到很微弱的聲音, 或很廣闊頻率的聲音, 而極少人會兩者兼備。

另一方面, 耳朵在聽覺中的作用, 其實是「聲音收集器」, 更重要的部份, 是大腦如何處理收集 到的信息。例如在外地旅行, 空間中充滿著我們不熟悉的語言, 對我們來說, 只是另類「噪音」, 但即使在很嘈雜的環境下, 一句廣東話, 會引起我們的反應, 原因是我們能夠明白那句廣東話, 所以能「聽入耳」, 其他的外語對話, 我們就是「聽」而不「聞」。正如 Simon & Garfunkel 的名曲 Sound of Silence 中的 一句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專家研究所得, 真正具有「金耳朵」的是BB, 對聲音極其敏感, 但他們的腦卻不懂得分析聲 音, 他們要到五歲至十歲之間, 腦部負責聽覺的部份才完全發育。之後由十歲到三十歲之間, 是 聽覺最好的時期, 過了三十歲, 聽覺就會漸漸走下坡了。

耳朵收集聲音的部份, 其實十分脆弱。強烈的聲音, 例如就近的爆炸聲, 可以造成永久不可逆轉 的損害。研究亦發現, 聲音的「總份量」, 也是損害聽覺的重要因素。耳朵雖然可以抵受強度 達90分貝的聲音, 連續五分鐘, 耳朵應該可以「捱」得住, 但如果在一星期內, 加起來有五小時 耳朵受到這般強音下, 就難免不會影響聽覺了。上了年紀的長者, 聽覺會大不如前, 強噪音對他 們的影響, 又會少得多。

現時各式的「i字輩」產品, 是三十歲以下的年青人的日常必備, 他們正是在聽覺最好的時期, 亦是在最容易受損的時期呢。

聽覺受損害, 是永久不可逆轉的。


2012729日補充:
今天偶然從電視新聞中看到: 有些失明人「手讀」凸字, 可以比一般人「閱讀」文字還要快, 研 究發現, 他們的大腦用作識別「手讀」信息的部份, 竟是負責聽覺的區域!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 聽覺特別靈敏。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不用則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