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雜技團必備的樂章 – Bolero


網上朋友向傳來一個視頻, 時空是某年某月某日, 接近旱上的十一時半, 在英國的 Newcastle 的 某大商場裡面。時間到了十一時半, 只見一名男子, 以一枝類似筷子的小木棒, 敲打一個不鏽鋼面, 發出「啲、啲、啲、啲」的拍子節奏, 跟著另一個人加入, 以兩枝小鼓棍, 在另一塊不鏽鋼面上, 當鼓一樣敲打起來, 接著是小戰鼓加入……。在這情況下, 週圍的人都一剎那全靜下來, 觀察一下在發生甚麼事。鏡頭一轉, 見到長笛加入, 跟著是單簧管、巴松管……

原來那個視頻, 是由一隊叫 Undercover Orchestra (姑且譯作「地下樂團」) Flash Mob (香 港譯作「快閃黨」) 的聚集方式, 突然出現在某個特定的地方, 演奏出十九、二十世紀法國作曲 家 Maurice Ravel 的作品 Bolero 的「簡約版」。

 視頻中並沒有顯示日子, 但估計起碼是二、三年前的事了。因為前幾年, 全世界突然興起一陣 Flash Mob 的玩意, 通過網上的一些社交網站、討論區等, 組織一些 Flash Activity (快閃活動), 即在一特定的時間、地點, 迅速集結、完成一項預設的集體活動後、又迅速散去, 隱入人群 中。有些快閃活動的內容可能沒有甚麼特別意義, 只是一班人貪玩而已。但那 Undercover Orchestra 所做的, 是以 Flash Mob 的形式, 向大眾推廣古典音樂。聚集參加的人, 個個都起碼 可以用一種樂器演奏一個特定的曲目。從視頻中所見, 參加者有不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 相信 都是退休人士。有「一技」傍身的人, 用來參與推廣古典音樂的活動, 未嘗不是「有益有建設 性」的退休活動呢!

回頭再說那樂曲 Bolero, Maurice Ravel 生前最後的作品, 亦是流傳後世最出名、最受歡 迎、和最多被演奏的作品。

Bolero 本來是一種西班牙的舞蹈形式, 是以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打擊節奏(通常是西班牙 響板) 來配合, 大都是以三部曲式組成。但 Ravel 所寫的這首樂曲, 只是借用 Bolero 為標題而 已, 實際上是一首全新的創作, 它最大的特色是同一個第一主題旋律、及第二主題旋律, 各只有 十七小節, 但各重複九次之多, 既不發展、亦不變奏; 全曲從頭到尾都由小戰鼓打出 Bolero 舞 曲的獨特節奏, 節拍自始至終完全一樣, 速度亦不變, 全曲始終是C大調, 只是最後兩小節才轉為 E大調, 但又馬上轉回C大調, 全曲的結構除了獨奏外, 就是齊奏, 由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睇 落樂曲的結構及編排應該覺得會是幾悶, 但事實卻不然, 妙就妙在 Ravel 巧妙地在每次重複之 中, 不斷地變換樂器的組合, 及音樂的力度不斷地加強, 最終以最強音結束。

Ravel Bolero 不單是他最出名的作品, 亦是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法國最具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 之一。曲中的第一主題為鮮明的西班牙風格, 而第二主題, 則在西班牙風格中, 隱隱帶著阿拉伯 的味道, 形成兩個主題在調式及色彩上有鮮明的對比。兩個主題互相對答, 互相重複, 只是以不 同的樂器的獨奏及伴奏組合, 令全曲雖然在同一旋律、同一節奏、同一速度、而沒有變奏之下, 仍然有豐富的變化, 到最後以全體樂隊齊奏, 並以最強音結束。

Ravel 這首 Bolero, 現代用得最多的, 就是在雜技團表演時, 在一些時間較長的項目中, 作為伴 奏的背景音樂。視頻中 Undercover Orchestra 所演奏的, 只是一個「簡約版」而已, 否則推廣 古典音樂不成, 還可能「悶親」人, 因為奏齊所有重複段, 約需要1517分鐘呢!
Undercover Orchestra 'Bolero' classical flash mob
Wiener Philharmoniker - Maurice Ravel - Bolero

1 則留言:

  1. 是呵! 每每雜技的紀錄片都好像有這個音樂

    回覆刪除